题记:
看了清纯老师的文章,想起我最近在个案小组的“打杂”,我也来写写。
没有人愿意打杂,尤其是新鲜出炉的学生,似乎对工作中打杂更是反感。我年轻的时候也唧唧歪歪:我堂堂一二十一世纪大学生,怎么能打杂?于是不停地寻找那些不打杂的工作,似乎如此,才高大上一些,其实说白了就是想显摆,恨不得把公司、职位贴脑门上。
可有意思的是,我最近的两份工作,表面上又都是打杂的,无数生活琐事,从最开始的厌烦到不得不到津津有味,我还是看懂了一些什么的。
1, 凡事两面,没有只是精华没有糟粕的东西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工作了五年多,终于开始承认:这世界上似乎没有什么一个东西方方面面里里外外都和我的心意,大都是一部分我喜欢,另一部分并不是。比如工作,到华德福工作,一直都是我精神上极大的馈赠,但是我的工作并不完美。因为是幼儿工作,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照顾孩子的吃喝拉撒,那我的儿童研究怎么办?开始的时候我也是这样焦虑的,但是后来我才慢慢看到:孩子的吃喝拉撒恰恰为了儿童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素材,从这些活动中,我了解了孩子很多的细节。也正是因为吃喝拉撒的照顾,让我极大地得到了孩子的认可,获得了孩子的亲近。这样我才有机会享受这段时光。
2,打杂都做不出艺术,那大抵是因为你还不够强,至少眼界不够大
当然,上面似乎有些逆来顺受,没有哪个人只想窝在一个点上,不求上进的。那么打杂和能力到底有什么联系?
到崔老师的组里做个案,本事想学习一些华德福结合心理的疗法如何辅助家庭治疗。但是实际上我的工作大多止步于准备茶点、扫地。最开始的时候确实有些鸡肋,不能只扫地倒水啊。但那时我还是把本职工作做好了,即便是准备餐饮卓,我也会把桌面弄得美美的,饼干糕点摆成花,水果切成最方便孩子吃的样子,摆成花,白开水、温开水晾好备用,孩子想喝时可以直接喝。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用怎么的先后顺序准备最符合工作需要?说实在的,打杂做的怎么样,真呢过看出一个人的能力、态度。
我并没有忘记我的诉求,我是来偷师学艺的,工作安排好后,怎么学?和同事聊天,看看他们在学习什么,至少可以参考治疗中应用的书籍。如果更好的辅助工作,大概需要什么技能,然后去练习。比如盲打。做家长回顾,需要快速记录家长的语言,所以你有这个技能才有机会接触,才有机会去更进一步的了解我想了解的:华德福与心理治疗对家庭的辅助。看似和打杂没什么关系,但正是因为打杂,让我们有了低成本高效率的了解平台,然后才决定我能不能继续参与解到后面的工作,也是打杂,让我更有底气的参与后面的工作。
你看,打杂往往是个前奏,前奏做好了才是完美的乐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