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有时候我们需要一点形而上的东西

有时候我们需要一点形而上的东西

作者: 飞一个来 | 来源:发表于2015-10-31 01:11 被阅读404次

    这是我这个月看的第十本书,和之前看书一样,没有特定的类别,涉及的领域也没有限制,因此也难免走马观花,理解不深。但有时我也在想,是否有必要对于某一领域的书进行深钻,后来想想也就没当回事,一来读书不是任务而是一种享受,随性就好;二来我觉得读书兴趣第一,根据喜恶分辨为真,根据领域划分总觉不妥;三来,在之前一篇文章也提到过,当自己某一个阶段关注点确定的时候,不管读什么书常常都是引发同一件事的思考,如此不如多涉猎,反而触发点多。

    我内心里还是很敬佩那些可以在某一个领域中将书读深的人的,毕竟能坚持在一件事情上付出很多时间的人都是值得尊敬的,虽然读书不能算坚持,更多的是乐趣使然。我也在默默寻找自己足够感兴趣的面,但不得之不强求,看杂书想杂事操杂心,整理即可。

    这一个月的阅读和刚刚开始起来的写作,让我受益颇深,这是不假的。感谢写作,虽然读者甚少,但于我来说,这是对看书纷杂的一种弥补,是对杂乱的整理之手段,当然,更是拓展自己思维之方式。我喜欢上了写作,我想我会坚持下去,就像读书,就像健身。

    这是我这个月最后一篇文章,也算是对这个月读的这些书的一次总结。

    这次我想说说自己的一个观点:人生,有时候需要一点形而上的东西。这一观点,是从《经济学通识》这本书里面发展起来的。

    《经济学通识》第一章里面,有几篇是作者关于过年期间火车票票价的讨论。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是:过年期间火车票紧张,百万大军归家难,应该怎么办?作者观点明确:春节期间票价不够高。作者认为:之所以火车票紧张,是因为供需不平衡,最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提高票价,让有限的火车票可以提供给最需要的(最愿意花钱的)旅客。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过年回家对于老百姓来说是刚需,提高票价是没有办法很好的解决问题的。可是作者从经济学角度解释:需求曲线不同的点其弹性是不同的,只要价格提高到一定程度,刚需也会软下来。有人又提出反对意见:在过年这个大节日期间,火车票不能算作纯粹的商品,它是带着很大的情感因素的。对此,作者提出严厉的批评:“要强调的是,任何商品都是如此。人们常有鸵鸟心态,在讨论价格的时候,会说那些正在触动他们神经的商品非常特殊,不是商品,所以价格规律不起作用。谈水费的时候,他们说水不是商品;谈学费的时候,教育不是商品;谈药费的时候,健康不是商品;谈旅费的时候,回家过年不是商品。然而,抱着这样的心态,只能让人脱离现实,而无法正视问题和寻求对策。毕竟,经济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看到这里,我有点看不下去了,就我自己学习到的经济学知识来看,作者说的都是有理可依的,都是微观经济学中的一些基本知识的运用,但是为什么作者将其用到春节期间火车票价讨论上面我就有点不适应呢?往高了说,这就是经济社会和文化社会的冲突,俗气一点说,是金钱和精神的冲突。

    我认为,不论现在的经济社会如何发展,我们也不能把整个世界都变成供需关系的世界,而不考虑经济以外的东西,比如文化。回家过年是我们的文化,诚然,如果价格高了,对于农民工而言这变成了非刚需,但是对于这个社会来说,这种文化也就慢慢没落了。这个世界如果不是资源稀缺,那我们也没有必要去考虑价格调整供需,正是因为资源稀缺,并且贫者愈贫富者愈富,所以我们才需要用非市场经济的方式来帮助这个社会的一部分人进行生活改善。我想着也是为什么经济定律没有完全统治世界的重要原因。到底什么才是对社会好的?没人有标准答案,但是理想化来说,我们必须要考虑每一个人的基本生活,尽量达到资源的均衡,而不是极端的拥有和极端的缺乏,因为资源是属于世界每一个人的,不能因为你的某一特殊性而让你拥有过于奢侈的资源。

    经济学只能做效率分析,而不能做公平或者正义分析,所以就这一点来说,《经济学通识》作者的观点并非不正确,但是却总有些难以接受:健康、生命、文化、教育、思想等等这样的一切怎么能算作商品进行价格上的讨价还价和买卖交易呢?这些东西本是我们每个人必须拥有的东西,为什么如今变得如此难得?一方面,我们都追求更好的,而越好的东西越是稀缺;一方面,如果不进行利润的鼓励,人们创新带来社会发展的动力从哪里来呢?但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懂得满足,懂得适可而止;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懂得社会发展其实就是尽量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如果我们努力是为了生命的意义而不是经济的利益…这个社会是不是就不那么势利?我们也不那么焦虑?当钱占据了我们思维,当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利益为导向,那么这个世界真的是可怕的。

    当我们焦虑的时候,是因为什么呢?或许是因为我们的理想和现实出现了碰撞,或许是因为我们对于未来产生了恐慌,我想,归根结底就是物质二字。因此,我必须说:有时候我们需要一点形而上的东西。

    卢梭在《瓦尔登湖》里说:“我头脑中还有一种人,这些人看起来富有,却是所有阶级中最为贫困的。他们虽然积攒了一些钱财,却不知如何利用它,或如何摆脱它,他们就这样用金银为自己打上了一副镣铐。”当我们将物质看成了一辈子必备之物,而忘记了精神真正的如影随形,我们就会迷茫。这个社会追逐物质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逆的潮流,这并无不可,相反我觉得我也是这个队伍中的一员,但是,是否应该全力投入进去,就值得商榷了。即使按照我的兴趣至上的观点说这是你的兴趣所在,我也表示警告,这或许并不是你的真实本性上的兴趣,因为有时候“魔鬼不断往他早期的投资中增加股份,自始至终索取着利润。我们的发明通常是一些漂亮的玩具,把我们的注意力从真正严肃的东西上转移开”。

    耶鲁大学的前校长曾经在一次演讲中说:如果耶鲁大学的学生毕业以后拥有一项非常优秀的技能,我会觉得是一种耻辱,因为我们希望我们培养的毕业生是拥有思维和精神的人,我们希望他可以用自己的大脑成为任何一个领域的精英。反观我们身边,有几个大学是在培养这样的学生?当校方把口号喊破、一切照旧的时候,作为大学生,我们自己应该去思考,我们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技能和精神虽不冲突,但是如何平衡发展,孰重孰轻,值得思量。

    我们并不是要成为一个完美的人,我们只是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有的时候我都在想,我们现在应该做的是极力对饱受物质经济滋润的心进行洗礼。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社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断地做加法,而当孩子长大的时候他想的却是如何不断地做减法。亚当斯密说,市场是一直看不见的手,我认为不止如此,市场是一个看不见的利己主义欺骗者,他用物质引诱人们为其服务,从孩子刚出生开始便如此,当我们随着他的脚步不停地走下去的时候,他就得逞了,因为我们为他创造更多的财富而自己的幸福未必更多。而我们现在应该努力做的,就是摆脱恶魔的束缚,做回最本质的自己。

    所以说,有时候,我们需要一点形而上的东西。

    我们并不是这个尘世的永久住民,我们不过是过客。我们能够过好的也只有我们这一生,幸福来源于我们自己,而不是外界。生命不长,但也不短,何必焦急,何必痛苦。正如林语堂在《生活的艺术》一书中所说:“上天赐给了我们七十年的寿命,如果我们的心志太高傲,想要永生不死,这七十年,确是很短促的;但是如果我们的心地稍为平静一点,这七十年也尽够长了。一个有智慧的人如充分长寿,在七十年的兴衰中,也尽够去视看习俗、道德和政治的变迁。他在那人生舞台闭幕时,也应该可以心满意足地由座位立起来,说一声‘这是一出好戏’而走开吧。”

    ——“亚力山大死了,亚力山大葬了,亚力山大变成尘土了;我们拿尘土来做黏土,为什么不可以去塞一个啤酒桶的漏洞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有时候我们需要一点形而上的东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cwfh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