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
心理咨询师 警告!!剧本杀无审核标准荼毒青少年

心理咨询师 警告!!剧本杀无审核标准荼毒青少年

作者: 素言简说 | 来源:发表于2021-02-20 15:33 被阅读0次

《死祭》剧本杀心理威胁全解读

近年来,剧本杀悄然火爆,特别吸引了90后甚至00后青少年的关注。2021年过年期间,有的青少年,甚至每天一场,完全沉浸于剧本杀角色扮演带来的游戏快感。虽然剧本杀有它娱乐,且游戏界面优质互动的优势一面,但,因沉浸式体验以及大量的超级变格体剧本无审核,造成了大范围的青少年心理荼毒隐患风险。

隐患1 本格——埋下认知心理变态隐患

《死祭》中部分,心理认知扭曲的场景:

本格场景,薛**用绷带杀死父亲。沉浸式谎言,带给心理上关于“杀人复仇是正确的”的潜在价值观。

无法控制自己的愤怒,用工艺品刀杀死***。将杀人归罪于,无法控制的某种神秘力量。认知疗法中的,造成因“错误归因认知”带来的心理疾病风险。

强奸、杀人、嫁祸,宋叔,掩盖犯罪现实,图谋不轨继续作案,最终证实在本案中,并不是最终最大的杀人boss。而是让过往的犯罪,及现状犯罪变成了一个因为轻量级,而无罪释放的快感。

隐患2 变格——非自然能量的推究 带来本体的无罪感

非人非鬼作案,作案动机、手法、完全非人性角度可以解读。

非人非鬼妹妹,因为常年受欺负,并且受到哥哥【鬼】引诱,就产生了杀死所有人的不合理动机。

正向角色被附身后的反转人格,让参与者产生,不能相信任何人的负面社会心理。

为什么会造成心理荼毒?

第一,完全沉浸式。因为在封闭的空间里,需要代表角色,完全沉浸式进入角色,4-8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去为角色说话,做出决策,说谎,做出动作等。封闭式空间,长时间的角色扮演,可以造成人们在潜意识里与角色趋同,部分价值观转移的表现。

第二,剧本完全无审核,青少年无禁忌。所有剧本全部由网络写手编辑而成,粗制滥造,刻画人物及细节不符合健康心理认知,逻辑及价值观负面黑暗。因为不懂犯罪心理学,而强行刻画的犯罪心理,造成无理由,无厘头的杀人动机及杀人手法。而青少年体验时,只是图一时趣味和快感,并没有认识到,因为沉浸及扮演角色而带来的暴力、扭曲的心理认知。

第三,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因为上瘾剧本杀,造成春节期间多次,甚至连续每天去体验游戏中新的人生角色,而丧失了人格主体的生活节奏。陷入角色,失眠,无目标感,反复希望通过体验别的角色而逃避现有生活。荒废感,失败感,无自主感,将会占据大部分生活。有些因春节期间的20小时以上的反复体验剧本杀,而造成精神恍惚,丧失工作自主性的后果。

第四,NPC及主题场景融入,恐怖本,让心理阴影变成真实烙印。有的剧本杀,甚至加入大型体验感主题、将场景、NPC和音乐融入,让游戏体验感翻倍。除了有大量打伤NPC的事件发生外,更加出现了让体验者,增加心理阴影的可能性。原生家庭及儿童心理阴影是近年来诸多心理咨询师及心理学家希望攻克的主题,心理阴影对于生命质量的影响非常深刻且重大,而人为添加的,由游戏造成的体验式心理阴影,不亚于真实世界造成的影响。在心智不健全、价值观尚未成形的青少年时期更易产生超乎想象的心理暗影。如果高频词、着迷式的体验,尤其是变格的剧本杀,更会造成大范围的心理变态人格产生的可能性。

在写这篇文章时,我并不是不赞成这种游戏的大范围的推广和参与,我只希望让这个行业让更多人看到,让更多人去监管。比如未成年人限制级,比如,剧本的健康审核。

剧本杀,和恐怖电影以及普通的杀人游戏的区别:

1)可以长时间体验变态杀人人格,而不是只是观看,是沉浸式体验

2)模拟场景,加深场景后的人格心理领悟

3)剧本无审核,变态杀人的剧本受到市场欢迎,缺乏正确价值观引导。三国游戏类或是普通天黑请闭眼游戏类,无剧本,无心理分析,无替代者发言,领悟杀人心理等,只是作为游戏去消遣,不会造成心理伤害。而现在的变态杀人,融入很多无法想象的杀人模式和动机,而且最重要的是,不是可以解读的逻辑人性体验。让无法分辨的青少年,沉迷于游戏,逃避现实,甚至移情于现实。

当你知道你的体验不会伤害到其他人的性命时,你可能会做出超越你本格认可的越举行为。反复多次【一周之内反复多次,超过20小时以上】体会杀人变态心理,会造成极大的心理风险,甚至将人格改写。

希望有关部门开始把控剧本环节,真正把游戏做到可体验,可感知的正向娱乐行业。

作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38岁。参与剧本杀《死祭》体验,了解部分剧本杀的恐怖场景后,兼并思考心理学的一些变态心理人格后,做出以上提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理咨询师 警告!!剧本杀无审核标准荼毒青少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cyuf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