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德州日報》報道劉洪瑋應邀參加中華詩詞靑年峰會,幷榮獲首屆「屈原

《德州日報》報道劉洪瑋應邀參加中華詩詞靑年峰會,幷榮獲首屆「屈原

作者: 芥齋 | 来源:发表于2020-08-13 08:33 被阅读0次

《德州日報》報道劉洪瑋應邀參加中華詩詞靑年峰會,幷榮獲首屆「屈原奬」詩組十佳

劉洪瑋:「帶著鐐銬跳舞」的年輕吟者

2010年7月23日,《德州日報·長河晨刊》(卽《德州晚報》前身)做題爲《劉洪瑋:“帶著鐐銬跳舞”的年輕吟者》的報道,內容如下:

記者面前的劉洪瑋不善言辭,性情靦腆,宛如一個中學生。但當他拿出自己寫的古體詩詞時,不禁讓人刮目相看,由衷欽佩。如這首《蕉雨君外灘餞行歌以此謝》:

春風十里短長亭,酒旆清歌入杳冥。

憑報江梅疏欲放,直尋岸柳密還青。

飄蓬已慣人來去,鷗鷺空期客醉醒。

卻看滔滔隨逝水,明朝著意抱琴聽。

清新典雅,意境悠遠,流露著久違的「唐宋遺風」。事實上,這是劉洪瑋眾多古體詩中的一首習作,前不久,年紀輕輕的他就獲得了2010北京中華詩詞青年峰會的首屆「屈原獎」。

1984年生於武城縣的劉洪瑋畢業於德州學院,至今參加工作還不到兩年,就是這樣的「毛頭小夥」,在6月16日2010北京中華詩詞青年峰會上一鳴驚人,首次參加大賽即獲得了這項活動的最高獎項。

一年一度的中華詩詞青年峰會,由中華詩詞(BVI)研究院與天涯社區聯合主辦,今年是第二屆峰會,首次設立「屈原獎」。爲了推動青年人參與傳統詩詞創作,作爲「重頭戲」的「屈原獎」面向45歲以下參賽者,網絡投稿是接受參評作品的最主要方式。最終的參賽作者有近500人,詩詞投稿總量在1萬首左右,其中詩和詞分別選出10人榮獲此等獎項,最終「風蓬子、劍塵、莫大等十名詩人和阿莫、陳夢渠、霜電等十名詞人分獲此殊榮」,「風蓬子」就是劉洪瑋,給美國著名漢學家倪豪士(WilliamH.Nienhauser,Jr)、中國韻文學會會長鐘振振等知名學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德國文學家歌德曾說「藝術就是戴著鐐銬跳舞」,然而現代人創作古體格律詩更是帶著「沉重的鐐銬」舞蹈,格律詩的韻律、對仗、平仄等問題曾難倒了不少研究者,創作起來其難度可想而知。一般而言,創作古詩的人一般是懷有古詩詞情結的老人,年輕人很少涉足,劉洪瑋能取得今天的成績,除了平日的勤奮,只能歸結於他對古體詩詞由衷的熱愛了。

早在三四歲入學前,他就喜歡背誦唐詩,並一發不可收,中學時就嘗試著創作。慶倖的是,劉洪瑋有一個開明的父親,給他提供了自由發展自我的興趣愛好的寬鬆平臺。用劉洪瑋父親的話說「只要他不違法亂紀,隨便他個人去發展」,正是在這樣自由寬容的環境下,劉洪瑋的格律詩創作水準日新月異,在大學時即發表了不少作品。

生活中的他性格內向,不善社交,總是坐著書房裏,手持書卷,廢寢忘食,又樂在其中。但他並非「書呆子」,尤其是接觸網絡以後,他進入了一個無限寬廣的文學藝術世界。在網絡的巨大平臺下,很多「八零後」甚至「九零後」,也如他一樣熱愛古典文學,並成爲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彼此詩詞酬唱,對歌互答,使他的眼界更加開闊,創作起來更是得心應手,憑弔古跡,歌詠生命,寄託志向,抒發感慨,甚至現代化的科技都可以納入詩歌創作中。

正如劉洪瑋所說,作爲傳統文化的古格律詩,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並深深紮根於無數國人的內心,尤其是在都市水泥鋼筋的城市裏,古格律詩更是能給現代人浮躁的心靈無限慰藉,它讓生活在匆忙之外,增添了鳥語花香、詩情畫意,更是對自然和生命本真的一種回歸。

《詩經》云:「周雖舊邦,其命維新」。只要有青年人熱愛它喜歡它,只要有新的因素注入詩詞,詩詞創作就不會被封存起來成爲僅供賞鑒抑或憑弔的古董,有著悠久歷史的古典詩詞創作依然會煥發生機,古典詩詞所承載的人文精神就會一脈相承,恩澤後世,這是詩詞之幸,也是青年之幸。

記者 陳廣江 通訊員 何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德州日報》報道劉洪瑋應邀參加中華詩詞靑年峰會,幷榮獲首屆「屈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davd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