敎育的目的在於明人倫
文/劉洪瑋(中華詩詞學會會員、蘄照閣山長)
敎師的職責在於傳人道,敎育的目的在於明人倫。2015年11月縣遴選儒學講堂公益講師團,我的授課課題是《<千字文>與五常之道》。五常之道有三種解釋,第一種解釋,指儒家認爲人應具備的五種品德,即仁、義、禮、智、信;第二種解釋,指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等五種倫常道德,出自《尚書·泰誓下》:「今商王受,狎侮五常。」孔穎達正義:「五常即五典,謂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者。」第三種解釋,指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之間的五種倫理體系。亦作「五倫」,出自《孟子·滕文公上》:「使契爲司徒,敎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敎育的目的在於明人倫,孟子根據二帝三王實踐的成功經驗總結出來的千古聖賢一貫之道,也是檢驗正學、道統的必要條件。
2017年4月19日在《中國敎師報》發表《親近儒學,兼通百家》,即是「青春儒學」公衆號所刊載文章《在中小学推广诗敎,传承儒学克己复礼、重振纲纪的重要作用》。
2017年6月24日中國人民大學孔子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邀請參加「面嚮未來的經學與禮學」學術研討會,發言題目《興詩成樂,下學上達》,對《中國敎師報》文章予以詳細解釋。
2017年9月7日下午翻看許久不講的蒙書,終究缺少興致。《近思錄》反復看後,再讀《論語集注》,確實有不尋常的理解,更善於捕捉蛛絲馬跡,朱子後學標舉的「綱常」、「名敎」、「人倫」、「禮敎」等等,在集注中說得明明白白,以前讀反而容易忽畧。《三字經》《千字文》等蒙書也是講的這些,便於童蒙記誦,卻沒有《大學》《中庸》《孟子》光大聖學的恢弘氣象。
2017年12月31日晚上聽到TVB劇集《溏心風暴3》片尾曲《欲言又止》體悟到很深的樂德。周禮春官大司樂:「以樂德敎國子:中、和、祗、庸、孝、友。」鄭玄注:「中,猶忠也;和,剛柔適也;祗,敬;庸,有常也;善父母曰孝;善兄弟曰友。」結合該劇劇情,表明我的體悟相當準確。
許久沒有讀《大學章句》了,2018年3月4日晚上讀來倍感親切。序、經、傳,再加朱子章句,也衹是短短篇幅。單單開頭四句,就是應對陽明心學、儒學宗敎化、政治儒學、心性儒學、資本主義、自由主義等宗敎背景的學說的重要思想武器,具有發揚道統、綱紀、仁義、禮樂、人倫、中庸等儒家傳統與儒學價值的豐富思想資源。
2018年7月1日觀看香港家庭倫理劇《巨輪2》,借非法賭博洗黑錢發家致富的地產商高天鷲之口一針見血地指出資本主義社會喫人的本質。以前污衊我們「禮敎喫人」,現在赤裸裸地暴露資本貪婪的本性,藐視天道,扭曲人性,爲了利益,不惜弒君、弒父,不惜狎侮五常、悖逆人倫。我年輕時候觀看港劇,對父子團圓、兄弟和好、男女戀愛、夫妻完聚,情感上有很大共鳴。2017年年底更是體悟到很深的樂德,卽是中和祗庸孝友的倫理敎育。
近年來,在不同場合反復申明的就是三綱五常。不管是蒙書《三字經》《千字文》,還是近期讀的《國朝近思錄》《宋本論語集注》,先儒不斷闡明「綱常」「名敎」「禮敎」「綱紀」等主題。三綱五常,禮之本原也。古帝王治天下之大經大法,豈復疑慮?船山先生說:「自非聖人崛起,以至仁大義立千年之人極,何足以制其狂流哉!」
易基乾坤,書美釐降,詩始關雎,禮本冠昏,樂以節內,春秋譏不親迎。六經,小而言之,夫婦之道;大而言之,修齊治平。關雎后妃之德,樂得淑女以配君子。進而言之,文王刑於寡妻,至於兄弟,以御於家邦。春秋明王道,正人倫,討亂賊,致治之法,垂於萬世。王綱解紐,禮壞樂崩,臣將逼君,不有明王之誅,則有篡弒之禍。《正蒙》《近思錄》合乎《四書》,《四書》合乎《五經》,先聖後聖,若合符節,得志行於中國,人倫之道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