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勿以恶小而为之——读《教育心理学》第三章

勿以恶小而为之——读《教育心理学》第三章

作者: 052892fcb815 | 来源:发表于2017-12-01 19:50 被阅读0次

            攻击性行为是目前小学生中较为普遍的一种问题行为。导致小学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有多方面, 本章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来分析小学生攻击性行为产生的成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矫正的方法,帮助小学生克服攻击性行。

    心理学理论中,攻击性行为是指他人不愿接受的出于故意或工具性目的的伤害行为,这种有意伤害包括直接的嘲笑人)和间接的、心理上的伤害(如背后说坏话、造谣诬蔑)

    二、小学生攻击行为的成因

    (一)学校因素

    1.教师的教育方式

    2. 同伴关系

    (二)家庭因素

    1. 家庭的教养方式

    2. 家庭组成形式成影响。

    (三)社会因素

    三、小学生攻击行为的矫治

    对于儿童的攻击行为,某一方的努力都是不够的,需要家庭,社会,尤其是教师的教育与辅导。

    1. 对行为的忽略

    当儿童出现侵犯行为时,教师可以采取冷处理的方式即暂时不理睬,对孩子表示冷漠,在一段时间里不理他,让他思过、反省,通过这种方法来“惩罚”他的攻击性。然而当儿童出现利他行为时,不管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教师都要给予表扬与奖励。

    2. 小学生的榜样作用。

    3. 创造减少冲突的环境

    在班集体中,紧张、压抑的气氛会促进儿童攻击行为的发生。教师应注意营造团结友爱的集体氛围,让和谐、互助的氛围感染学生、束缚学生,减少欺负行为的发生。

    4 良好的同伴关系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注意培养儿童问题解决的能力,在真实的事件中,训练儿童采用合适的方法,独立的解决人际矛盾与冲突。教师要教育儿童学会忍 让或通过协商,寻求帮助等方式来应对,使儿童学会合作,以预防和减少儿童的不良的攻击性行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勿以恶小而为之——读《教育心理学》第三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daw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