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近1点,小汪哥哥起身离座,准备结帐买单。学妹笑着说,买过了。我和小汪哥哥一样,有些吃惊:有学长学姐在,照说也不用学妹买单。小汪哥哥有些生气,便怪她。我从旁劝慰:都是校友,好说的,下次轮流作东,多走动走动。
事后,小汪哥哥悄悄问我,你们认识几年了,我一下子答不上确切日期。转而说起两件小事:这个学妹穿旗袍非常漂亮,韵味极好。二是她家教严格,孩子很有规矩。那年在九间堂吴老师的书法展开幕式时,有好几个七八岁的男孩子,有些不管不顾,只由着心性到处奔跑打闹。她的孩子却安安静静,本本分分,在现场非常懂事。小汪哥哥说,这个学妹以后多聚聚,不错,度量好。
吃饭时说起老师和同学,自然而然讲起那些年校园“大事”。几年来,我也曾听闻过98级学生打架之事,说是警车停满操场之类。这次,我也终于从道听途说,只言片语,变成真人亲述,人物也对上号了。学妹说多年后,师生再逢,早已杯酒释怀。当时,面对处分,特别是女生们面对处分,年青气盛,极为不服。又找媒体,又找政府部门等等。现在两位赵老师几次感慨说当时未能“保住”他们,面有愧疚之色。
她说,傻人有傻福,上班以来蛮顺的。很幸运,有个对自己很关照的上司。和上司多年来一直能相处亲睦,犹如家人,蛮感恩的。
她说,也很羡慕你们学长学姐,和老师们感情那么好。
······
从学妹的度量转而想到了两个人。一个是班长老韩,一个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那年雁荡山同学会,下山时班长老韩随口说了句:“刚刚山上,我已佛前许愿过了,这次同学会,不管来的,没来的,我都请菩萨保佑:来年每个人都更好。做生意的,财源滚滚,钱财翻倍;当官的,仕途通达;上班的顺顺利利;有子女的,学业顺遂······”当时,暗自赞叹。班长作为同学会的组织者,既劳心费力,还要多出钱财,已是非常不易。况还发此宏愿。比起我辈,佛前所求向来只祈亲人万事安好的,这种不分亲疏,不计得失的胸怀,相形之下,高低上下,不言自明。
洪武大帝朱元璋攻打芜湖关时,常遇春本可枪挑宁国彪,眼看大功告成,却回营交令请假,要过关探母。两国交兵,对垒阵前,不同常时,更何况宁国彪已杀西吴几员大将,提此要求,确实有些过分。朱元璋略一沉思,不仅破格应允,而且以礼相赠,兵退二十里。临行常遇春又问:“对方如若不降?”朱元璋说:“那我们绕道攻打太平府,不打芜湖关,也绝不伤你兄弟和气。”。此话一出,让常遇春一辈子死心塌地为之卖命。原本,常遇春是拼着宁可辞官不做,也要报宁母养育之恩,执意过关的。朱元璋这份宽厚大度,对将帅的用心,不愧为王者风范。有此气度,之后,终面南而坐,一统天下,成一代明君。
一顿饭,时间不长,意犹未尽。有所见所闻,也有所感所思。
日后能做的,我会先从小事开始,比如从抢着买单开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