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的泣诉(自序)

作者: 肖先 | 来源:发表于2018-08-01 08:53 被阅读16次

    我怀揣着令人匪夷所思的毅力,终于迎接自己第一部长篇小说《拽紧青春的裙裾》的诞生,心情极其复杂。一方面倾尽我所学的绵薄之力完成了自己前所未有的创作,另一方面深恐自己的才疏学浅,以致作品未能完美无疵感到忐忑不安。它是以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文化大革命风云变幻的历史为背景,描写青年人的爱情生活故事。

    为四十多年后一个回眸驻足吧!

    当我久久凝望九孔桥上那片彤云,以及湖光旖旎的风景,戚然看到一拔拔人从桥头走过来,也一拔拔人终将消失在人生的尽头,心情浑然沉重,想到这是不可逆转的自然规律,也就不太介意的心情才稍微释然,但它不经意之间却撩起我内心那片最柔软的痛,曾经的往事怎会轻易淡忘,即使被今天一种全新的生活概念覆盖了,九孔桥依然是我童年乃至一生的记忆,也是这部言情小说的笃定注脚。

    如烟往事,似风扑面而来。我为什么给这部长篇小说起名为《拽紧青春的裙裾》,尽管这部小说内容的人物故事是我虚构的杜撰,(倘若有个别情节和名字雷同,实属无意的巧合,请多多包涵。)但它毕竞是平凡生活中的一个个缩影连缀,同时也倾注了我毕生全部爱与恨的感情。因为书中不乏有我个人的影子,也涉及我周围的人和事,无可避免把这些素材牵扯写进书里,只不过赋予艺术的修饰。我最想说的是突出一个拽字,因为对远去的青春韶华仍依依不舍地拽紧,思念至今还不肯松手,最主要在我着墨塑造在青涩的学生时代李宣邂逅他的初恋一一吴雨君。我含着泪水写书的时候,就把自己完全置身融入里面的角色,为他们的高兴而高兴,为他们的哭泣而哭泣,从始至终把这根饱蘸情感的弦索贯穿到全书中每一个故事情节中去, 有机地每一个故事里不同背景与不同人物运用电影蒙太奇方法串联一起进行前后互动,让每个细节的对白或者肢体语言浅显而细腻表现出来。

    我创造了它,就要想方设法给它最有朝气的生动,尤其尽我所能赋予它最美丽的生命。我时倘倚窗望着街灯思索,是否它勾起我对遥远的过去学生时代,还有知青生活的依恋和情结,我坦然说不管那个时代的风雨飘摇,却有我刻骨铭心的爱和绵延不尽的惆怅。而这个回眸衬托的依恋和情结在我执笔写书的时候,经常把自己弄得泪水涟洏,譬如书中描写李宣与吴雨君因诗歌共同志趣走在一起相恋的爱情,正如每个人最早的初恋之情,尽管青涩,甚至稚拙,时常为这些被奚落的忸怩而哭笑不得,但是在他们洋溢着青春活力的生命中是最真切、最纯洁的。他俩的爱情伴随着特定的历史背景艰难成长,又演绎了人生最伟大最感动人的是缠绵悱恻的爱情悲剧。

    在今天,沉寂已久的以文化大革命为背景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以及新闻、纪念大会和电视剧的偶尔播出,如同一种远去的历史在召唤,令到我闻讯热血沸腾,久久不能平静。我于心不忍那一道道美丽的青春瘢痕,因日子的疏落而褪去,那怕有一点迟疑,它都稍纵即逝,我得把它拽紧。我写书,不是图个清名,更不是沽名钓誉。我是为那个年代的知青悲哀,也为那个年代的知青感动,因为这是千千万万知青曾经的不幸和悲壮的历史、褪了色的青春芳华,是永不消逝的记忆。抱着这个目的,我不辞劳苦惨淡经营、搜索枯肠、也要锲而不舍地写他们,也写自己。言之凿凿去写,那怕描述知青在广阔天地一件件普普通通的轶闻,它涉及千千万万家庭的父母的牵挂,让人民知情,从荒凉的深渊打捞起来一串串的辛酸。一场硝烟散去后诞生的知青运动是以一代人的放逐,乃致改写了他们子女一辈子的命运。对于这个似乎简单又复杂的观点,连我自己有时也常常失落于困惑之中,但有一点我是非常明确的;这一代人的不幸是生于这个动荡的时代,但并不证明他们是这个时代一场不见烽火连天的硝烟散去后成了累赘。也许难以控制的从小就被熏陶、被植入利他主义推崇的狂热影响着数目巨大且对政治高度热情的红卫兵,正是他们单纯地满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气概,义无返顾投身到阶级斗争运动的最前缘,在惊涛骇浪的风口浪尖上,演绎和推动了一个历史阶段前进的同时、不无悲酸地又被社会视为潜在一股极不稳定的因素,但它昭然若揭突出这一代人从里到外充满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和勇于为国家承担责任的强烈使命感。因此在瞬息万变的环境中使他们的人生永远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正如这一代人是最优秀最无畏的思想体现。李宣、叶强、占少琳、洪骁勇、李颂华、余春花、林雄和邓国华等不乏平凡之中的典范代表,但他们的一切并不是至臻至美,只不过瑕不掩瑜。尤其洪骁勇年少因出生成份流落于困厄之中一个苦命的孩子,他不是带着对上辈既往历史的忏悔,而是满怀革命豪情投身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中去、滚一身泥巴、炼一颗红心的革命信念。用他与生俱来的韧劲在广阔天地刻苦耐劳的耕耘,利用闲暇时间自学,成就了他今天在文学上有所建树。也许我这种心系搜集前尘往事的情结,连当年的同学和一起生活过的知青也觉得好笑没有价值,不合事宜地远远落后于形势,甚至对这种事过境迁仍纠缠不休的怀旧情愫嗤之以鼻,连生活在灿烂阳光下的今天,听着轻歌曼舞、玩着网络游戏上瘾成长的年轻人不知就里的嘲笑这种情结的过时,要学要听要欣赏的不妨是现代时髦的街舞和露肚脐装。

     我没有理由去埋怨他们。因为他们没有经过那个令人不能忘怀的动荡年代,可以不屑一顾,而我不能,我将永远投入,无法忤逆我的感情,也许正是我最终无法摆脱对过去的青春湮没在苦难和爱情失落的追悔,这种执着的情结缭绕着我的余生,自然对如烟往事,特别是对经过学生和知青年代的青春耿耿于怀。

    在写这部小说的过程中免不了倾箱倒箧般搜出我曾经的学生和知青时代生活的体验,用我笨拙且生涩的笔端着墨抒情写意,通过书中男女主人翁的缠绵悱恻爱情以及围绕他们故事铺垫错综复杂纠葛的一幕幕,提纲挈领的条分缕析、被定格在刹那间淋漓尽致的演绎,恰如其份突出一些我与生俱来的理想主义情调,一种充塞着惆怅的感伤情结。

    我费尽心思策划人物的一举一动到深入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从大处落墨塑造李宣吴雨君的成长过程。李宣在那个年代是单纯幼稚的,他满怀革命的政治热情积极投身到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岁月中去,被提挈在一次次惊心动魄的斗争中冲锋陷阵,不知不觉成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可以利用的一枚棋子、一条可挖掘的线索……他审时度势、最终在雨君的帮助下选择了“销声匿迹”。在知青艰苦的生活中,谁情愿在三九寒冬野外河沟洗冷水浴?还有李颂华他们几个伙伴被饥饿逼慌到处找点荤解馋,不得不挺而走险摸黑到田野捉青蛙,途中遇到一条又一条毒蛇,险象横生……

    我抛开酸溜溜咬文嚼字的空泛,用心血一点一点斟酌怎样着实写好和修饰李宣与吴雨君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以致惟妙惟肖,虽然差强人意,但通过这曼妙的跌宕过程,也是我刻意重温他俩之间那段从青涩走到刻骨铭心的爱情,每一次都被李宣对吴雨君的爱的执迷,以及吴雨君对李宣的忠贞不渝的爱情所感动落泪。我在这俩个人物角色身上寄托了一种无法言说的激情,这种激情是我根植于灵魂深处的喜怒哀乐,把它完完全全灌溉到这部小说的字里行间之中,以备不虞。从李宣吴雨君的出现,从而勾勒出书中每一个阶段有关联的情节和人物角色活泼活现,其中余春花、林筱、林雄,陈旺才、莫国辉洪骁勇、李颂华、刘军、陈紫霞等等。

    我为了阐释本书以一个情字为构思的匠心独运去谋篇布局,不得不深谋远虑。既然每一笔秉持精雕细镂的思路去描写李宣的直爽与叛逆,粗犷和执着;吴雨君的忠贞与细腻,善良和仁厚。又用苛刻的眼光从不同角度去琢磨他俩内心世界以及入木三分对形态的镌刻,是否塑造了李宣和吴雨君超脱不俗的形像,事实上是我人生境界的一种臻于完美的追求。但在您们严谨审美目光下,我并不以为我在这部小说中描写出了什么典型人物,但是我坚信我的真诚所导致的必然是我苦苦追索的深刻,因此我笔下的所有人物,只不过是茫茫人海中一个个平凡的缩影;诸如教授、老师、校长、工宣队代表、学生和红卫兵,还有甲乙丙丁知青以及公社书记等等均有迥然不同的独立个性,尤其李宣因爱情的曲折,令到他的盘跚从生动到生涩,充满了人生传奇的色彩。

    他们毕竞在各自的人生中,虽然缺少扬榷古今、纵论天下的气魄,却鲜明扮演了从那个年代曲曲折折一路走来并不平凡的角色,无论怎样注定他们前世今生的贵胄贫贱,从某种意义上说,哪怕我们对之的投注是一点点的理解和真城,宽容地看待他们浑身弥散着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火烧“四旧”呛人的硝烟,以及这班知青在旱魃为虐的红土地犄角挥锄散发出浓重的汗臭味。那些后来人就不会远远掩鼻躲开绕道而过,就不会用厌弃的目光亵渎如今满脸沧桑的他们。因理解突出的爱在平静的时空里无限蔓延。

    诚然,无论你用什么样的目光去审视这部小说,对过去时代的一些遗迹,我想用无声的泣诉,让未有躬亲经历过的人们或多或少知道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曾经发生轰动全世界的“无产阶极文化大革命运动”以及“知青运动”,尤其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在此后十年间,从狂飚突起到大规模的退潮,这两场来去匆匆的历史事实,其最终命运扬抑之间的烟消云散,都淹没在当代中国熙熙攘攘的政治运动里的概况,也许明白到我的用心良苦,不是故意对这段历史欲罢不能的饶舌,这是我满以期待的一点。

    尽管我刻意对这个惊心动魄的事件在许多细节上毋庸旁证博引,仅以我肤浅的资历阐述又难以自圆其说,但不要忽略其最有力的声音不是父母呼唤远方子女的名字,而是成千上万云南等地知青集体上京静坐请愿回城,汇聚时代又一波最强的震撼力,莫过于这代人秉承共和国中流砥柱的大无畏精神,以致中共中央体恤和顺应民意下达拔乱反正的59号有关知青回城文件的昭告,这是最好的佐证。

    面对九孔桥依稀可见旧痕斑驳的沧桑,它伴随我童年成长的一个知音,一个命运皈依的图腾,怎不浮想联翩?我无法不重新走进我、走进我过去的生活和经历中去,去追寻童年的足迹和那已经消失得仅剩断垣残壁的农场过去踪影,我相信,就算那个年代,我的梦在此失落,遗留给我一生抹不去的阴影,也要秉烛带着从艰难中锤炼的一股韧劲,沿着这条漆黑的蜿蜒山路走出去,走出去,背上驮着即使不是十字架,也是山一样重的历史使命。因为这里的每一寸红土地千百年来萦绕着古道热肠的淳朴民风,揭下它的盖头巾,你会看见它对着遐想的幸福,袒露出一茬又一茬久久翘首期望的目光,尽管它穷得凄凉,那片山山水水总以夏风习习的形式,给我们知青每个昼夜慷慨唱起了一支支不老的同一首歌,在冥冥之中让你感悟人生处世最耐人寻味的真谛,也赋予你曾经这片红土地酝酿出一点点苦涩的慧心,在新生活伊始,不至于在褪了青春色泽的年轮中踯镯、找回初始的憧憬,待价而沽。

           知识青年,彪炳千古!

                                                                                                                                                                       肖亦先

                                                                                                                                                                 2018年2月10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夏光草木:投稿到简书出版,准备出纸质书吧,老师
        肖先:谢谢你关心,谢谢。
      • 若天无云_CF:好文章,赞起
        肖先:谢谢你的点评和赞
      • A向上:🌺🌺🌺
        肖先:谢谢
      • 邱士舰:👍👍
        肖先:谢谢你的阅读和赞
      • 淺语梦未央:为你对文学的热情点赞。👍
        为你的好文点赞。👍
        《拽紧青春的裙裾》这个在哪里可以看到呀?
        肖先:谢谢你的阅读和点赞。过一些日子会在本栏络绎刊载,再谢你的阅读。
      • 云端一梦l:👏👏👏👏
        肖先:谢谢你的赞,谢谢。

      本文标题:无声的泣诉(自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dhl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