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环境
在学习心理学时,有一章讲到“背景环境”对心理的影响。
记得当时的理解是“时代的背景,可能触发心理问题,也可能在无形间化解了人心里的负面情绪”。
樊登读书会/帆书里的文章,总可以在阅读中,给人眼前一亮的觉悟!
它说七八十年代成长起来的孩子,都有过挨骂、挨打的经历。但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在长大后,都没有过心理问题。
反而如今的孩子,生活条件更加优渥,却打不得,骂不得了!
文章给出的理由是:那个时代长大的人,有很多家庭并不是独生子女,况且那时爸妈关注的焦点——“是把孩子们拉扯大,吃饱穿暖,就好,不会对孩子们有太高的要求,大多数孩子都是放养的…”
反观那时的童年——孩子们没有手机,没有“Pad”,家里有台电视机,已经是条件十分不错了…
石库门里的童年,几乎都留下了“在弄堂里疯玩的场景”——虽然是瞎玩,但是身体的运动,汗水的释放,以及与同龄伙伴的嬉闹与互动,其实都是对心理的疗愈。
文章里把“人的情绪比作流水”…
而在奔跑与哭哭闹闹,嘻嘻哈哈里成长起来的童年、少年——这样的成长经历,却是让每一个参与其中的孩子,都有了情绪的宣泄口。没有情绪被压制,就不大会产生心理问题。
也许每样事物都是两面性的。关注/关爱,一方面给了孩子们足够的安全感,使得成长有了勇气与自信。但过分的关注,则势必“捆绑”了“他/她”的手脚,使得孩子的人生,往往变成了最爱他的人们的意志,所铸就/指引的方向。
而孩子却会有太多的情绪与心理因素被隐藏/被压制,为了成为那个“大人们希望的模样”而努力…
在新闻里,就读到过,某高材生,在考入美国哈佛的第一学年,就选择了自杀,放弃自己的生命。
在遗书里,男孩告诉自己的父母——他已经完成了大人们对他的所有期待。只是这二十年他太累了,他活成了大人们希望他成为的模样,唯独缺失了“自我”!
许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