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以佛学院为中心的现代僧伽教育中,实践和学习佛法的下手处往往过高,对于不净观方面普遍不够重视,但淫心不除,尘不可出。同时对于大多数青年僧人来说,“性焦虑”也是一种如鲠在喉的存在。不净观虽然对于淫欲的对治非常有效,但却因种种原因不被重视和提倡。尤其是僧伽教育者,大部分对“淫欲”二字讳莫如深,避之如猛虎,殊不知,末法之时,这样的做法非但不足息妄,临事之时也将导致青年僧人毫无力量以为自持。甚至在这一问题上折戟沉沙。在此背景下,窃以为将不净观作为僧伽教育的重点是很有必要的。所以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整理大小乘典籍共许的不净观法的内容,使读者先对于不净观的体相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同时探究僧伽教育中如何通过不净观法去解决僧众的身心烦恼,希望给有志于此的学僧和机构提供一个比较贴近实践的学习方便。
关键词:不净观法;僧伽教育;以观化欲
当今在以佛学院为主的僧伽教育体系中,泛泛而学者众,解行并进者寡。在少数解行并进的学生中能够得其门而入者又少之又少,多数人抱着一大堆教理却又不能将其融入实践,甚至无法解决自身烦恼,尤其是淫欲这一根本烦恼。在此情况下,佛陀专门为了对治淫欲而开设的不净观在僧伽教育中应该是一个非常基础非常重要的环节,有必要被广大学僧所熟悉和操练起来。
本文希望通过对不净观法的整理和僧伽教育制度的分析,得出一条将二者有机结合的可行之路。 探究大小乘经典中对于不净观法的记录和诠释,分析其中的异同,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以实践为导向,探讨不净观法在僧伽教育中的可行性与重要性。
一、不净观的基本概念和对治淫欲的作用
不净观是五停心观之一,它与数息观合称二甘露门,主要是佛陀为了对治众生贪欲而施设。而诸贪欲中淫欲的行相最为粗重,所以其主要的观法就是观身之不净——观想身体组成部分的聚、散、离、合。修此禅观除了可以消除对肉体的贪恋,更能坚定解脱的决心。
观身不净又大致有两种:一者观自身之不净,二者观他身之不净。一般的次第都是先从自身观起,通过“墓园九想”“三十六种不净物”等观法,破除对自己美好的容貌、体肤、气味、神采的执着。再进一步观察他人身体的种种不净,最终看清身体的实相,摆脱淫欲的缠缚。
不净观对治淫欲具体有哪些强大作用呢?略为叙述如下。
(一)以《瑜伽师地论》五种贪中内身欲欲欲贪、外身欲淫欲淫贪、境欲境贪及其对治方法来看。五种贪:一于内身欲欲欲贪。二于外身欲淫欲淫贪。三境欲境贪。四色欲色贪。五萨迦耶欲萨迦耶贪。是名五贪。五种贪中三唯欲界(内身欲贪、外身欲贪、境欲境贪),一唯色界(色欲色贪),一通三界(五萨迦耶欲萨迦耶贪)。为欲令此五种欲贪断灭除遣不现行故。建立六种不净所缘。(《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六——本地分中声闻地第十三)
——由此可见五种贪的对治方法是弥勒菩萨提出的“六种不净”。六种不净出自《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六,本地分中声闻地第十三 第二瑜伽处。主要从朽秽、苦恼、下劣、观待、烦恼、速坏六个方面连续论证了自他身体的种种不净,用以对治五种“贪行所缘”。五种贪的前两种可以用分别用“依内朽秽不净”和“依外朽秽不净”来对治:“谓由依内朽秽不净所缘故;令于内身欲欲、欲贪,心得清,由依外朽秽不净所缘故;令于外身淫欲、淫贪,心得清净。”(《瑜伽师地论》卷第二十六——本地分中声闻地第十三——第二瑜伽处)
依内朽秽不净的观法类似《禅要诃欲经》等经典中提到的“三十六种不净物”, 都是从自身可见的“皮肉”“发毛”等等起观,再到把所缘境挪至不可见的“脏器”“体液”等等:“云何依内朽秽不净?谓:内身中发毛爪齿,尘垢皮肉,骸骨筋脉,心胆肺肝,大肠小肠,生脏熟脏,肚胃脾肾,脓血热痰,肪膏肌髓,脑膜涕唾,泪汗屎尿。如是等类名为依内朽秽不净。”
依外朽秽不净的观法则类似于“九想观”:“云何依外朽秽不净?谓:或青瘀或复脓烂,或复变坏或复膨胀,或复食啖或复变赤,或复散坏或骨,或锁或复骨锁,或屎所作,或尿所作,或唾所作,或涕所作,或血所作涂或脓所作涂,或便秽处。如是等类名为依外朽秽不净。如是依内朽秽不净。 及依外朽秽不净。总说为一切秽不净。”
第三境欲境贪指的是我们生活所需的这一切色声香味触,一切资生之具、受用享乐之具都可以列入其中。对治它则需要由第二苦恼不净所缘,及第三下劣不净所缘:“由苦恼不净所缘,及下劣不净所缘故;令于境相应若欲若贪、心得清净。”所谓的苦恼不净,具体的观法可以参照四念处中“观受是苦”的观法,因为我们苦的觉受都是受“境界”“逼迫”而生的。正如龙树菩萨所说:“诸欲求时苦,得时多怖畏,失时怀忧恼,一切无乐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想要观察境界的苦恼还是比较容易的。除了观察境界之苦,我们还应明白:我们欲界的欲是“极下”的,极鄙秽的事情——这就是下劣。数数作如是观,能令行者调服对与境界相应生起的欲或生起的贪得,尤其是道力未坚的青年僧人,常常修习六种不净除了可以得到内心的清凉,还能进一步破除身见,断惑证真。
余下的两种贪和淫欲现行的关系不太直接,由于篇幅有限,暂不赘述。
(二)以《瑜伽师地论》四种淫相应贪来看
《瑜伽师地论》中还对于淫欲的四种主要诱因做了一个归纳以及应对方法的说明:“淫相应贪复有四种:一、显色贪,二、形色贪,三、妙触贪,四、承事贪。由依四外不净所缘,于此四种相应淫贪,心得清净。” 《瑜伽论记》卷六对此的解释是:“一显色贪,谓爱红面等色。二形色贪,谓细腰纤指手额高眉等贪。”第三妙触贪是对于身体的接触所引起的贪爱。第四承事贪,是说这个人能够听命于自己、能做承事自己的事情,我们对此感觉满意就会牵引出贪的升起。以上四种贪,是我们大多数起热恼的原因,好好对治,我们就可以防患于未然,令心得清凉。
这四种贪的对治方法是依四种外朽秽不净所缘起观:“若于青瘀、或于脓烂、或于变坏、或于膨胀、或于食噉、作意思惟:于显色贪令心清净。若于变赤作意思惟,于形色贪令心清净。若于其骨、若于其锁、若于骨锁、作意思惟,于妙触贪令心清净。若于散坏作意思惟,于承事贪令心清净。”
另外《阿毗达磨俱舍论》也提及四种淫相应贪,不过世亲菩萨提出:“此唯胜解作意摄故、少分缘故,不断烦恼,唯能制伏令不现行。”虽然这种对治方法不能断烦恼,唯能制伏令不现行,但也是善莫大焉了。
二、不净观作为现代僧伽教育重点的必要性
在现代环境下,把不净观列为现代僧伽教育的重点有其重要性。以下分五个方面说明:
(一)从策发出离心来说。末法时代修行数倍难于以往,如果不依靠不净观法看破人身与人欲的虚妄,并对佛法生起强烈的胜解的话,我们是发不了真出离心的。出离心都不具足的话,解脱就无异于抓着自己的头发希望能把自己提到房梁上一样,毫无可能性而言。不净观修习不好会自杀,这是一个一直流传于佛教中的对不净观的印象,但这也恰恰说明不净观策发我们出离心的能力很强。
(二)从对治淫欲来说。青年僧侣气血方刚,是最容易在“淫欲”上栽跟头的,外加在这个充满诱惑的时代。如果没有不净观这层铠甲的保护,面对力量强大的淫欲,他们的解脱之路往往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了。还有很多人对不净观有一种偏见,觉得它在丑化女性,物化女性,但不净观的重点并不是女性,而且我们自己。因为淫欲生起之主因并非是异性,而是我们心中相续不断的贪欲习气与非理作意。异性只是一个增上缘而已。淫欲的主因是我们想蕴中相续不断的非理作意,而不净观的厉害之处就在于:通过不断的熏习不净所缘,我们可以更新自己对于“淫欲”的认知,从而重新塑造自己的想蕴。由此可见,不净观是一个对是淫欲的神兵利器。
(三)从下手容易见效快来说。与光明想和观想佛身等依赖“意根”建立的观法不同,不净观的诸多观法中,无论是“墓园九想”还是“三十六物”都是以我们的身体为所观物,不仅更容易上手,而且还可以用“眼根”、“鼻根”、“身根”、“舌根”来修习,只要时时依教起观,我们接触的一切“尘境”都可以成为我们的不净所缘,所以修习不净观的人就好比开了一辆到处都可以加油的汽车,只要这辆车还在运转,他前行的能量就俯拾皆是。从这一点来看,不净观的确是青年僧侣作为入道因缘的必要选择。
(四)从不易出偏来说。不净观的修持方法不像“观圣像”等观法那么繁杂,无论南传还是北传对于它的修习方法都有“难得”的共识——从观察“我”对自己和他人的执着到破除“我”对自己和他人的执着。而从下手方法上来看,它并不是让我们想象我们看不见的,而是让我们看见我们不想看见的。只要方法得当,出偏的差率相对前者就要小很多。因为我们想象是主观的,是情绪性的,不确定的,随时在变化的。而且除了圣者没人能够掌握这种变化。——也就是说,你不知道自己的想象下一秒中会衍生出什么想法和观点。相比之下不净观给人带来的感觉就要确定得多理智的多——它只是让你看见一些你不想看见却又必须看见的东西而已。
(五)从可将淫欲转为增上缘来说。淫欲的危害众所皆知,它的力量强大,一般的息心方法无法与之抗衡——因为它是我们的根本无明最强有力的表现形式,那是我们多生多世熏染出来的一种深层习惯。而且很多时候没有原因,只有力量。在这时候你的思虑越重,它的力量就越强。当淫欲起现行的时候,一般的观法难抑制住它的力量,但不净观却可以通过对人体组成部分的反复观察看破淫欲的虚妄性,并通过对它的观察和调服,将它强大的力量转化为自己的入道因缘和求道动力。
三、不净观的具体观法
(一)观自身不净
修持不净观第一步,应该先从自身的不净入手。南传经典《清净道论》中甚至还指出,男子对于女尸体,女子对于男尸体进行取相,是不太吉祥的——因为我们内心淫欲的习气实在太深厚太顽固了,就算是异性的尸体也可能成为扰乱的缘,从而不能生起纯粹的不净相。所以休息不净观我们还是应该先观自身的不净,这样就不太容易产生违缘。
关于自身不净的观法,龙树菩萨在《智度论》中讲过一个非常形象的偈:“种种不净物,充满于身内,常流出不止,如漏囊盛粪。”
刚开始观自身不净,先观察内相,就是把我们这一层皮剥开;剥开以后,看到我们色身内在的情况,就是一个骷髅、一个白骨,然后填上很多的血肉、心、肝、脾、胃、肾、脓血、屎尿,三十七种不净物,把这个白骨给包起来,最后再一层皮包起来。所以当我们剥开内层来观察的时候,“种种不净物,充满于身内”。此时我们会发现,我们在色身当中,找不到一个清净的部分。而且这种种的不净物,它还不是经常在里面保存着——“常流出不止,如漏囊盛粪”,它经常利用九孔散发出它不净的情况。我们自身的不净,是我们用现量就可以观察到的,相对他身不净来说,更容易下手。
观察自身不净一般用的都是“三十六种不净物”,对这三十六种不净物分析比较清楚的《佛说法乘义决定经》中还对这三十六物做出了外相、中相、内相的区分,方便学人分别取相:“佛言比丘。汝等应当于显露处。或林间或树下或空寂处。常坐不卧。安住禅定。应观此身。三十六物和合而成。体非清净。虚幻不实。不应妄生爱念恋著。如是思惟。深生厌离。比丘。如是名为能断贪欲。云何三十六物。佛言。所谓外相十二。发毛爪齿眵泪耵聍涕唾垢汗大小便溺。中相十二。皮肤血肉筋脉骨髓肪膏脑膜。内相十二。脾肾心肺肝胆脏胃。赤白二痰。生熟二脏。比丘。是名三十六物。”
除此之外,南传的《大念处经》《中阿含经》也都有“三十一身分”、“三十二身分”等等观法。《大念处经》中是31种, 《清净道论》等义注,通常在此三十一基础上再加上“脑”而成三十二身分。汉传不净观的三十六物,比南传的三十二物,多了四物,比如,南传的是皮,《大智度论》里就分为薄皮、厚皮。南传写的是大肠,《大智度论》里就是小肠、大肠。三十六物的排列顺序也稍有不同。其他的基本一样。
依《清净道论》所说,“三十二身分”可以别别做六道念诵作观,第一至第四组各五种,每念完一组后,再逆序念诵,而第五、第六组念六种。应按顺序、不急、不缓,一种一种明确地念诵与观想。
先念第一组:发、毛、爪、齿、皮,
再逆念:皮、齿、爪、毛、发。
接下去念第二组:肉、筋、骨、髓、肾,
再逆念:肾、髓、骨、筋、肉;皮、齿、爪、毛、发。
接下去念第三组:心、肝、肋膜、脾、肺,
再逆念:肺、脾、肋膜、肝、心;肾、髓、骨、筋、肉;皮、齿、爪、毛、发。
接下去念第四组:肠、肠膜、胃中物、屎、脑,再逆念:脑、屎、胃中物、肠膜、肠;肺、脾、肋膜、肝、心;肾、髓、骨、筋、肉;皮、齿、爪、毛、发。
接下去念第五组:胆汁、痰、脓、血、汗、脂肪,再逆念:脂肪、汗、血、脓、痰、胆汁;脑、屎、胃中物、肠膜、肠;肺、脾、肋膜、肝、心;肾、髓、骨、筋、肉;皮、齿、爪、毛、发。
接下去念第六组:泪、油、唾、涕、关节液、尿。再逆念:尿、关节液、涕、唾、油、泪;脂肪、汗、血、脓、痰、胆汁;脑、屎、胃中物、肠膜、肠;肺、脾、肋膜、肝、心;肾、髓、骨、筋、肉;皮、齿、爪、毛、发。
这样念诵百千遍,使纯熟、不散乱,作观身体的三十二种成分,可达到初禅;若作观其本质,可获得果位。《清净道论》还说到要有七种把持善巧:以语言念诵、以意念观想(通达其特相),并确定颜色、形状、方位(脐之上或下)、处所(正确位置)、界限(自与他有别)。
如上所述:三十二身分与三十六物差别不大,二者的观法可以相互迁移印证。
(二)观他身不净
当自身不净观好后,我们也可以把所缘转至他身,一般来说,观他身不净用的最多的是“九想观”。
身念处六法中的一个门类: 入出息,威仪路,四正知,厌恶作意(32身分)、四界分别、九墓地。据南传的说法,修九墓地观只能到初禅。《大念处经》:
再者,诸比库,如同比库见到被丢弃在墓地里的尸体,死后经一日,经两日或三日,已经肿胀、青瘀、脓烂。他比较于此身:“此身也有如是之法,如是之性,无法避免如此。”如此,或于内……诸比库,比库乃如此于身随观身而住。再者,诸比库,如同比库见到被丢弃在墓地里的尸体,正被乌鸦、兀鹰、鹫、苍鹭、狗、老虎、豹、豺狼或各种虫所噉食。他比较于此身:“此身也有如是之法,如是之性,无法避免如此。”如此,或于内……诸比库,比库乃如此于身随观身而住。再者,诸比库,如同比库见到被丢弃在墓地里的尸体,骨锁尚有肉有血,由筋腱连结着……骨锁已无肉,为血所污,由筋腱连结着……骨锁已无血、肉,由筋腱连结着……已无连结的骨头散落各处:一处为手骨,另一处为脚骨,另一处为踝骨,另一处为胫骨,另一处为股骨,另一处为髋骨,另一处为肋骨,另一处为脊椎骨,另一处为肩胛骨,另一处为颈椎骨,另一处为颚骨,另一处为齿骨,另一处为头骨。他比较于此身:“此身也有如是之法,如是之性,无法避免如此。”如此,或于内……而住。再者,诸比库,如同比库见到被丢弃在墓地里的尸体,骨头白如螺贝之色……骨头堆积经过三四年……骨头腐朽成为粉末。他比较于此身:“此身也有如是之法,如是之性,无法避免如此。”如此,或于内身随观身而住,或于外身随观身而住,或于内外身随观身而住。或于身随观生起之法而住,或于身随观坏灭之法而住,或于身随观生起、坏灭之法而住。他现起“有身”之念,只是为了智与忆念的程度。他无所依而住,亦不执取世间的一切。
1、 膨胀、青瘀、脓烂相2、 被鸟、兽、虫所啄咬噬之相3、 附着血肉筋腱的骸骨相3、 附着血肉筋腱的骸骨相4、 无肉血迹漫途、筋腱连接之骸骨相5、 无血无肉筋腱连接之骸骨相6、 骸骨散置各处相7、 骸骨成螺色白骨相8、 骸骨堆积相9、 骸骨粉碎成骨粉相——这是南传的九墓地观。
汉传的九想观中,前八想大致相同,只有最后的骸骨粉碎成骨粉相被替换成了烧想:“九烧想,若观死尸为火所焚。爆裂烟臭,薪尽形灭,同于灰土。假令不烧,亦归磨灭。是为烧想。”
另外在这个过程当中,自身的不净相和他身的不净相是可以对调的——我们也可以观自身的三十六不净来观察他身;也可以拿别人的九种观来观自己。正如《大念处经》所说:“自观身亦如是相如是事。我未离此法。死尸是外身行者身是内身。如行者或时见端政女人心著。即时观其身不净,是为外。自知我身亦尔。是为内。”
三、不净观作为现代僧伽教育重点的可行性
不净观在现代僧伽教育中的施行方法,可设想出以下两点。
(一)佛学院可将不净观列为禅修的入门单独开设
现在大多数佛学院开设的课程中,都有止观禅修。而不净观除了可以用它来对治淫欲,它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厉害的禅修法门:不净观“析空”的观想方式可以帮助我们破自己的“身见”。它是我们最粗重的执着之一,将它破除,修行之路的障碍就会少很多。常作此观,我们就会明白自身犹如水中月,镜中像,若言是有,处处求之不可见。若言是无,了了恒在眼前。久而久之,自然可以悟入“无生正理”。
就算不用时时提撕,仅仅把不净观作为禅修的入门,也能令学生获得对空性的初步体验,进一步获得对佛法初步的信心和胜解。
将不净观作为禅修入门还有一个殊胜之处:如上文所述:不净观有一个具体的、清晰的所缘境。光明想和出入息等观法的练习固然重要但由于所缘境太难把握,对于道力未坚的初学者来说则是比较难用力的。而不净观由于所缘境清晰、明白、易找,无论是从教授的简易来说还是从修习的方便来说,不净观作为初学者的入门练习是非常合适的。
(二)寺院可将不净观作为沙弥的入门课
一般寺院的初学沙弥的功课,除了五堂功课之外,大多就是丛林规矩的尊卑礼仪以及种种做法事的方法了。过去的出家人由于染缘少,道心强,就算没有学习教理,没有修道的体验,也不容易退转。但现如今的时代,过去对于沙弥的教育方法明显无法赋予他们应付这个复杂环境的能力,仅仅是能把他们培养成一个“有用”的人而已。这种功利色彩明显的方法实在是对沙弥们法身慧命的不负责任。
而如果想让刚出家的沙弥有“能力”抵御各种诱惑,最好的最有力的方法就是让他们获得强烈的“修道体验”,但诵经、拜佛、拜忏等传统方式要么是与金钱挂钩,丧失其神圣性,要么就是流于形式和应付差事,已经很难给予“白纸一张”的沙弥们这种“体验”。在这种情况下,能够给人强烈“体验”的不净观法,自然就是给沙弥增进道心的不二选择。
结语色欲之害,是当今的青年僧侣避无可避的一大难题,作为僧伽教育者对这个问题避而不谈的话,恐怕就会讳疾忌医。佛在世时不净观是一门非常受重视的法门,记录它的大小乘经典不下百余种,但中国人好简、好虚、好高的修道心态致使此观在中国逐渐湮没无闻,同时也导致许多求解脱的人历尽干辛万苦,最后都因欲念未除,虚诳终生。而当今色欲之害,数倍于过往,如果僧伽教育者们依然将不净观这一大甘露法门束之高阁的话,这无疑是僧伽教育的一大遗憾。如果说末法时代老年僧侣的诺亚方舟是念佛法门的话,青年僧侣的的前行灯塔就非不净观法莫属了。既然僧伽教育的对象青年僧侣,把能为青年僧侣带来重大利益的不净观列入重点课程就是理所应当又迫在眉睫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