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们一家去一个朋友家做客。朋友有个2岁多男孩,是位热情、自信、交际广泛、话特别多的爸爸。
我家念念对小弟弟的玩具很感兴趣,小弟弟也很大方的让念念玩,很快就一起玩了起来。玩耍中,小弟弟忽然走过来,拿走了念念手上的小水壶。念念伸手去拿回来,但小弟弟不愿给。念念不是那种会硬抢的孩子,但因为要不回来,马上就哭起来,一边哭一边说“他抢走了我的玩具,我生气了!”,又说:“是我先拿着玩的,呜呜呜……妈妈,抱抱。”我蹲下来抱着她,拍拍后背,等她哭了一会儿后,说出了她的感受,她点点头,又哭了几声,平静下来后,我提醒她:“这个是小弟弟的玩具哦。你看你是再和他商量商量交换着玩,还是想个别的办法??”(以前也曾发生过类似的事情,我在家拿着她的玩具特意和她玩过游戏,让她明白物权的概念。)她想了想,忽然说:“我不想玩那个水壶了,我想去玩个那小狗。”然后又开心地跑去玩具箱那里拿出毛绒狗玩。
事情到这里,我觉得一切都挺好的。但朋友忽然过来对我说:“你家孩子太爱哭了,你们太惯着她了。”我回答:“还好啊,她哭是有情绪在,哭一会儿就好了。”朋友说:“你这是照书养……”BalaBala说很多。
如果是以前,我会开启受害者模式,把别人的评价全都放在心上,然后影响自己的心情和情绪,甚至会真的觉得自己好像是太惯着孩子了。以至于下一次念念哭的时候,可能我就会有些不耐烦。但这次,我更关注我自己的内心想法,跟着自己的心走,认为自己做得是对的。同时我很坚定的告诉他,我没有惯着孩子,然后把他的评价留在他家。
“照书养”这三个字,当时听着让我觉得不舒服。我想说,我不是照书养,是照心养,是努力站在孩子的角度,感受孩子的内心。
直到,再次翻开书,静静看书时,我忽然觉得,其实不光养孩子在“照书养”,我自己也在“照书养”。看书,思考,写心得,以及之前跟着学霸妈妈们拆书,并且尝试着应用在实际生活中,我从书中学到很多理念、知识和方法来养育我自己,让我重新成长。
“照书养”,让我知道自己的受害模式在哪里,让我学会更关注自己的内心,也让我在闲暇时看了个书,学了个习,挺好的。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受害者模式,有一些人总觉得自己是情感受害者,有一些人一旦遇到恶劣的服务就怒不可遏。有一些人则是遇到别人的评价就照单全收,然后暗自委屈。问问自己,什么时候觉得自己最没有掌控感,最没有力量?那就是你的受害者模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