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篇之第17篇
一
人体的外部感觉器官有视、听、嗅、味、皮肤五类,内部感觉有静觉(平衡觉)、动觉(运动觉)和机体觉
人的知觉分为空间(大小、形状、方位、距离/深度)、时间、运动、错觉
人的记忆过程有三个环节:识记、保持、再现或再认;人的遗忘进程是先快后慢的
意识与注意:
人类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三个阶段的过程,第一阶段无目的、无意志努力;第二阶段有目的、有意识;第三阶段有目的、无意识
需要与动机
有趣的案例:孩子为谁而玩?
一群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门前嬉闹,老人难以忍受。于是他出来给了孩子25美分,说你们让这儿变得热闹,这点钱表示感谢;孩子们很高兴,第二天仍然来嬉闹,老人给了孩子15美分,并解释说自己没收入,只能少一些。第三天,老人只给了5美分,孩子们大怒,才5美分,知不知道我们多辛苦?然后发哲再也不来了。
解读:外在动机是靠外部奖励推动的,如果奖励不足行为的积极性下降,还有可能毁掉行动的内部动机。
二
情绪的四种理论:情绪外周理论、情绪丘脑理论、情绪认知理论、情绪动机-分化理论
意志具有的四种品质: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性
能力与人格、气质和性格
气质的五种类型学说:体液说、体型说、血型说、激素说、巴甫洛夫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
人格理论:动力理论、类型理论、特质理论
![](https://img.haomeiwen.com/i8208172/cc5930efe62f4842.png)
三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理论流派:社会学习论、社会交换论、符号互动论、精神分析论
社会化与自我:
社会化是指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人在社会中获得各种角色
身份与自尊:
罗杰斯认为自我概念比真实自我更重要;
自我的发展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最后是心理自我;
影响自尊的因素有亲子关系、成功行为的反馈、选择优势活动,扬长避短;和相近似的人比较;
四
归因:指个体归纳行为的原因,受社会视角、自我价值保护、观察位置、时间因素的影响
社会动机有:亲和、成就、权力、侵犯、利他动机
社会情绪有:焦虑、妒忌、羞耻、内疚
羞耻和内疚是指向自己的情绪;而妒忌是拿自己和别人比较。
态度转变理论:海德的平衡理论、认知失调、社会交换论
爱情、婚姻与家庭:
爱情与喜欢的区别是:依恋、利他、亲密
爱情的三角形:亲密、激情、承诺
夫妻间的心理冲突:需求不满、价值观念不一致、远离的“自我”和夫妻的性差异
由古普塔的研究表明,由爱情而结婚的夫妻,结婚5年后情感会减少
我是陆海燕(微信:kroei2012) 关注自我成长与家庭教育 是妈妈也是讲师 为读书代言也为科学育儿实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