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文字,不是科技,我大概也不会记起三年前的今天我做了什么。
华盛顿森林公园那时候是我在美国工作的第一年,雇主要求美国放假的时候我也要工作,而中国放假的时候就更要工作了。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逢年过节,我就变成了中间人。那时候我读懂了“每逢佳节倍思亲”。
三年写写写字慰藉游子心「此心安处是吾乡」我想这就是我一直飘来飘去的原因吧!偶尔看到这首诗,恰好的表达了我现在的状态。这就是我喜欢读书的一个原因,读的越多,见识的越多,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感知也会慢慢改变,而我们能够resonate(共鸣)的内容也会越来越广泛,世界看起来也是越来越柔美的样子。最近事情多,心里也搅动不安,写写画画让心休息片刻~
那是三年前的我说的话,感觉我还是那个我,不过现在少了那种漂泊的感觉,因为有爱的人在身边。不过内心的焦躁还是时不时有的,现在我更多的是诉诸于文字。这几年我写的多了,看的少了。以前写作对我来说是干巴巴的,因为自己总是无话可说,不管是中文写作还是英文写作。现在尽管高明不到多少,可是写字确是让我愉悦的,尽管也有痛苦的时候,不过这种痛苦也是化茧成蝶的过程。
我对读书的态度还是那样,读的越多,越感受到自己的无知。而我却很满足对自己无知的了解,并且愿意在这个深渊里一直走下去。等着我的是奇闻异事,是柳暗花明,是生命的种种开放形式。这才明白“书中自有黄金屋”,可惜很多人都视而不见 ,转而追求名牌,包包、服饰、化妆品。我喜欢朋友说的“心中有书气自华”(感觉有点不对劲,知道原文的,可以留评论告知)。
我喜欢保持一个随时能欣赏一朵花开,会为种子发芽而惊艳,为生命的诞生而感动,为一句诗而落泪的心。
这些品质少年的我们都有,那时候我们对周遭的世界充满惊奇,一颗糖果就能满足我们小小的心。我们捉迷藏,打弹珠每天两毛钱的零花钱也知足。
不知怎的,我们渐渐无法欣赏落日的余辉,不再为自然而惊叹,不再为昆虫而驻足。
人群中,我是那个愿意问傻问题的孩子,长大也不长大!
正是这个心态,虽然在国外求学,在班级里面我也总是愿意去问当地人他们习以为常的概念,因为我不懂嘛!我会问:“Chicken Little"是什么,PD是什么?他们也乐意为我解释。与此同时,我也愿意跟他们分享我家乡的点点滴滴,跟他们说中文的一笔一划。当我说到中文里面手机就是hand machine组合的时候,他们听的也是张大了眼睛。
我愿意保持对世界的一颗好奇之心,继续做个长大了的孩子。
你觉得是什么让大人们失去了那份对世界的敬畏之心呢?你愿意保持这样的自己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