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看王家卫的《重庆森林》,没有看张嘉佳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只有一块石头,《疯狂的石头》。
那些个从江面上窜来窜去的缆车,低压的雾气,造就了我对重庆的第一印象。
机场的士的师傅,热情的介绍朝天门和洪崖洞。中途被一个电话打断,他喊了一声:H-ei G-uo,手机显示“黑哥”,这一声冒着火锅底料香气的红油腔调,让我踏踏实实意识到:嗯,我到了吃火锅的地方。
以前大理认识的一个姑娘,不知怎么就考到重庆来读书,读完硕士读博士,人长得清清秀秀,骨子里对念书却有一股使不完的劲。
她说:辣椒姐,你先来我们学校转转,晚上再带你去吃火锅。
有些朋友,只存活于微信朋友圈,分别后还可再见面的,必有一定缘分。要不就是我俩徒步走过洱海,要不就是我俩深夜探讨过一堆言情小说。
她念英文专业,博士方向是人权法。她很平静的说起这些,我却忍不住把她的侧面看了又看:呵呵,要有一颗怎样温柔坚毅的心,才会去选择人权法。

晚上就真的吃了一顿火锅,忘记那家店的名字,却对醪糟记忆深刻。重庆人叫醪糟,我叫米酒煮小汤圆,糯糯甜甜,温温软软,吃了两碗都不觉得饱。


下锅的食材,毛肚鹅肠是常见,黄喉和牛血第一次,我尝试了一筷后便停止探索,问本地人下火锅会吃猪脑吗?
“就是口感很好的豆花,辣椒姐,你要不要涮一份?”
“不,不”我果断拒绝,猪脑,是替我另外一个朋友问的。
火锅吃到后半场,面对着三位法师(他们都是学习法律的),我问了一个煞风景的问题:
学术越往下钻研,越深入,会不会越心灰意冷?特别是当你要面对现实操作?
她的眼神黯淡了一下,又恢复如常,“会,我的导师有的时候会专门拿这一点出来探讨。”
她的朋友中,有一位已读博士三年级,他说:“中国的司法改革需要很多代人的努力,也需要时间的积累。”
她一边捞着火锅里的小葱当叶子菜吃,一边轻轻的点头。
大理初见时的青涩和稚嫩完全褪去,她在重庆求学不仅练就一手吃辣的好本领,还收获一双深刻的眼睛。


吃完火锅,沿着山路下坡,是湿哒哒的天气。有一句没一句地瞎聊,走过一座桥,桥头一棵大大的白玉兰。

她说,这是宝圣湖,宝圣桥头。
----------------------------
Day 1 在重庆,记录所见所闻,琐碎之间,喜悦无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