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为何能保留贵族制
维持大一统的关键是军事和财政逻辑。关键要看帝国中央政府是否能够低成本地从社会上汲取财政资源,而财政资源是军事能力的基础。 如果能够低成本大规模汲取资源,超过某个门槛之后,中央政府就可以碾压任何区域性的反抗力量。
1. 中国的情况:
1)中原地区有着世界上最大的连续成片的农耕地区,人口与财富总量的汇聚规模,在古代世界堪称独一无二。
2)中央政府征税成本低,税基的规模也大,地形结构又有利于大规模作战而不利于割据,自从秦朝以后,即便分裂了,也还能回到大一统。
3)宋代之后,由于社会结构变成了平民社会,朝廷从社会汲取资源的能力变得更强,就再也没有过长期的分裂时期。
2. 欧洲的情况:
1) 欧洲地理很破碎,人口密度也小得多。
2) 在罗马帝国分裂之后就再也没能统一起来,个别强人短暂地做到了但根本压制不住区域性的反抗力量,很快大一统就会瓦解掉。
欧洲实际上也发生过君主压制贵族、建立官僚帝国的过程,但是比中国的起点晚得多,发生在17、18世纪。
它的起点依赖于技术变迁,主要是地理大发现时期航海技术和远洋贸易技术的变迁,带来新资源,使得君主在博弈过程中有能力率先抓住新资源,扶植市民阶层,压制贵族,从而走上统一之路。
但是这个统一和中国的统一完全不是一个量级。
中世纪的欧洲法国的制度变迁
封建度:中世纪的法国,实际上跟周朝的状态差不多,法国国王就只能管俩地方,一个是巴黎,一个是奥尔良,别的地方都是大贵族的地盘。
旧制度:到了近代早期,国王开始有办法走上统一之路,最终削平了贵族,统一了法国,在路易十四手上走到极致。
其实法国制度的变迁是,法国国王推翻了封建制统一了法国、建立了旧制度;大革命推翻了旧制度;如果没有国王先统一了法国,大革命甚至没有个革命对象。
法国大革命欧洲的统一进程,没有能够像中国一样走向更大规模的统一,原因又与前面说的欧洲的税基小、地理破碎这俩特征相关。
规模收益与管理成本
一个国家的统治规模究竟能有多大,有一个基本约束条件:规模收益与管理成本之间的均衡(公司的扩张规模也是同一个逻辑)。
在规模扩张的初期,规模收益大于管理成本,扩张到一定程度,规模收益与管理成本达成均衡,此时就进入到了最佳规模。
如果继续扩张,规模收益无法覆盖管理成本最终多半是会坍缩回来。历史上殖民帝国的瓦解,突破了这个均衡点,也是瓦解的原因之一。
欧洲的地理破碎性,使得其管理成本的上升速度比中国快,规模收益增长率的下降速度也比中国快,因此,其均衡点就小于中国的最佳规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