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薇芥子
人自出生的那一刻,就开始学习如何与身体相处。
从对身体没有掌控的状态,慢慢学习坐卧爬走,练习听说读写,慢慢地让自己适应了身体,形成三观,直到独立地面对生活中的一切,融入社会,成为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人。
虽然,人们面临的情况很相似,细节却大不相同。例如,类似的生活状态和经济水平,朝九晚五,养家糊口,有的人充满热情,生活开心快乐,惬意无比。有的人则是压力巨大,每天像个陀螺一样,辛苦地旋转,却依然停留在原地。
他们的区别在哪里,又是什么导致了生活状态的巨大差异呢?
01 如何认识自己,是觉知的开始
依然要从婴儿时期说起,小朋友对自己的感知,常常从独占某种东西开始,这种东西可能是食物、玩具和物品,也可能是妈妈或者爸爸,从宣告对外部世界的所有权,来确定我的存在。
随着年龄的长大,他们开始感觉到更多的东西,也有了更多的疑惑。这个世界究竟是什么,我们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这也是认识自己的一部分,人们除了属于家庭、学校、单位或者某个社会团体,他还可以是谁。
这个问题,或许会从父母老师的口中得到某些答案,或者从自己对社会的认知中,形成一些固有的观念,来支撑走到社会,承担责任之后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但是,无论如何,成人之后,人们对自己的认识,也已经到达某种程度,或许仍然不够成熟,却已经可以做到灵魂的独立。
02 身体和灵魂的关系,是获得幸福的关键
很多人感觉生活不够幸福,他们抱怨,自责,对自己和他人有很多不满,却无力改变。
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并未真正认识到,身体和灵魂的关系。
印第安人有句谚语,大概意思是说,当你走得太快的时候,停一停,让灵魂跟上身体的脚步。
感觉不幸福的人,大多灵魂和身体处于分离的状态。
有句话,灵魂和身体,总有一个在路上。这句话说的是,要么去旅行,要么去读书,总是有一个在前行。寓意是好的,有时候,却未必正确。
身体和灵魂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只是在这个节奏快的社会中随波逐流,往往身体越来越忙碌,忘记了灵魂的存在,而灵魂(认知)的提升,却忽略了身体的负荷。前者劳碌而得不到心灵慰藉,觉得生活负重前行,感觉不到快乐。后者却仿佛灵魂可以主宰一切,没想到身体却先吃不消生病了。
只有当身体和灵魂的步调一致,达到和谐共鸣的状态,人们才能真正地感觉到生命的自由和意义,体会到幸福和快乐。
武志红在《身体知道答案》一书中,讲述了身体和灵魂(认知)的关系,情绪出现问题,回归身体,就能找到答案,同理,身体的疾病,返回去寻找情绪的纠结点,破解思维游戏,由内及外疏解症状,达到和谐统一。
03 王阳明“知行合一”的解读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其实与武志红书中提到的身体智慧和认知智慧的和谐共处,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王阳明被誉为伟大的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和军事家,而且在每一个领域都达到了顶峰,在他心中,好像没有什么牵绊他的力量。他的行事准则,即是“知行合一”。
自古以来,真正做到知行合一的人并不多。往往对于知行合一的理解,有些停留在表面,没有更深层次的指导,容易陷入了解而非理解的状态。
《身体知道答案》一书,却像是知行合一的操作手册,结合心理学案例,给出了具体的操作方法,让人一看即懂,马上可以上手,解开困惑,回归身体,给灵魂以自由。
书中提到三点可以帮助人们找回自己。
1. 远离人格面具
成长的过程中,人们经常给自己一些定义,这些定义就是人格面具。
有的人是孝子,他就不会去违背父母的话,哪怕是错的。有些人是行业精英,即使累到生病,他也要撑住,不能让人设崩塌。有些人用好丈夫,好妻子,好妈妈,困住自己,不敢表露自己的喜好,不敢做一些逾矩的事情。
但是,这样人格面具的背后,都离不开对自己的压抑和背叛。
远离人格面具,才能真正做自己,直面内心,才会更自由。
2. 远离应该
武志红说,应该越多,一个人心灵自由就越小。一个人内心的声音越强大,就越不会在乎别人的看法。
从小到大,生活中充斥着太多的“应该”,但是大多数的应该,可能都是可有可无的。
有个妻子,她给自己定下规矩,不能超过晚上11点回家,应该节省开支,就连生日也慢慢地不过了。
久而久之,她心中积累的委屈越来越多,她把应该做的事都做好,却还是等来了丈夫提出离婚。
她坚持的原则和底线,可能最终表现出来的只是压抑和不自由,这也是他们最终分开的主要原因。
3. 不再迎合别人的期待
武志红在书中提到,卓越的人和普通的人之间的差异,首先是心理评价机制的差异。
卓越的人有一个内在的心理评价机制,普通的人有一个外在的心理评价机制。卓越的人从自己身上寻找答案,时刻倾听内心的声音,听从直觉的指挥。普通的人从别人的评价中寻找支撑,排斥或忽略自己内心的体验、感觉,做决定的时候也容易迷失在缜密但摇摆的理性中。
要想获得灵魂的自由,就不要活在别人的期待中,哪怕亲密如父母爱人,也不需要完全迎合期待,放弃自我。
如果人生一帆风顺,大概很难体会到《身体知道答案》这本书的含义,多数时候,遇到困难时,回过头来读一下这本书,就会发现,其中蕴含的道理,穿越古代哲人的思想,经历心理学的验证,让人们可以摆脱痛苦,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到达幸福的彼岸。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