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慢慢长大了,感觉心思比原来细腻了很多。最近总是听到她跟我诉苦,觉得自己在学校里面没有朋友,究其原因是因为班上的同学三三两两的关系比较好,她想融入其中,但是徒劳无功。几经努力,发现不但累,还非常不开心,选择顺其自然,形单影只便成了常态。平时还好,可是一旦遇到外出游玩或者活动的时候便会分外觉得孤单,会觉得委屈,最近学校开展了一些活动,孩子的郁闷也就分外突出了些。孩子的话像个烙印一样烙在我的心里,我很难过,我真想告诉她,其实形单影只才是人生常态,但是我开不了口。
朋友,什么是朋友呢?大多数人的认知应该是一致的。朋友是没有血缘关系,却是心灵相通的人,彼此对对方诚实、忠心、忠义,凡事都会为对方着想,有着相通的兴趣和爱好,可以互相帮助,愿意聆听对方烦恼,并毫不吝啬的给对方心理上的支持,并在对方困难时伸出援手。朋友是能够信任的伙伴,也是可以相互帮助的天使。是的,对于朋友,以前我就是这样认为的。但是现在,我才明白,朋友比钻石还珍贵,一般情况下是遇不到的。
儿时的朋友叫玩伴。那时陪你一起玩耍的同龄小朋友,你们拉着小手,一起唱歌、一起上课、一起午休、一起蹦蹦跳跳的做游戏......你们会分享自己的小零食,会通过父母相约着周末或假期一起玩耍。那时候以为那个能和自己玩到一起的人就是自己的朋友,在一起玩得有多开心感情就有多深厚。其实,现在回头去看,儿时的玩伴早就没了踪影,我们早就无法忆起那个曾经和自己一起玩耍过的人。我真想问问我的孩子,当年那个非要缠着妈妈要礼物的你最好的朋友,你还记得她的名字吗?
学业阶段的朋友叫陪读者。从迈进校园的那天起,我们不再像儿时一样,那么容易就可以和同学玩到一起,我们开始选择能和自己有共同语言的人,当然,我们也在被选择。我们开始发现朋友并不是自己愿意就可以,它需要双方的认可,人际关系开始在我们的世界里变得有些复杂。成绩优秀的、长相出众的、性格随和的、出手大方的......都不是可以做朋友的绝对理由。我们开始变得有些孤单。其实这个阶段大家都是以学业为主,懂事的孩子一般不会把过多的精力消耗在人际关系上。这时候需要的只是一个陪读者,彼此成为彼此的陪读者,没有过多的要求,可以一起参加活动、一起吃饭、一起聊天谈八卦,但是绝不影响自己的学业成绩,等到学业结束,陪读者的身份即时终止,仅此而已。我真想告诉我的孩子,不要忌讳现在某时某刻感受到的孤单,那说明你在成长。
工作以后的朋友叫利益共同体。这里的利益共同体,并不是贬义词,而是成年人世界里的客观现实。参加工作以后,我们会接触各种各样形形色色的人,有些人会对我们很好,有些人不会,有些人会明着伤害,有些人会暗地里使坏。不管别人如何对待我们,真正成熟的人都会处理妥当。别人对我们善意,投桃报李是情商;别人对我们恶语相向,恰当回击是智商;不管别人怎么样,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是水平;经历多了就知道,没有人无缘无故的对你好,如果你真的一无是处,别人不踩你两脚那就是素质。工作里是没有朋友的,有的只是利益共同体,你是否有用,是判断你在单位人际关系最直接的因素。我想告诉我的孩子,为了你将来能够有所作为,别人不能轻贱了你,你必须具备与别人构建利益共同体的能力,这便是妈妈让你好好学习的过硬理由。
我从来没有否定朋友的价值和意义,也珍惜曾经陪着自己走过生命每段旅程的人,也许因为各种原因,那些人最后都不是朋友,但是曾经给予过自己的帮助和陪伴,值得永远感激。尽管朋友非常难得,但是我们应该明白自己每一天都在做什么,应该做什么。所谓的朋友一定是互惠互利的关系,每个人要做的首先都是强大自己,自己足够优秀,身边围绕的自然也是优秀的人。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够明白这点,也希望我的孩子在觉得没有朋友的时候能够足够坚强,如此人生之路必定越走越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