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3325540/ddc3622b5cb603a9.jpg)
每当听到“无意识写作”这样的字眼的时候,我内心就会同步浮现出另一个词:自由联想。这是属于精神分析的一个术语。而前段时间在好报写作群里,又看到鼓励大家记录梦境的动议,这一切令我恍惚间觉得自己参加的好像不是一个写作群,而是一个精神分析群。因为“梦”和“自由联想”,正是精神分析工作的两大利器,两者都和无意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自由联想”是指让一个人放下所有预设和评判,将脑海中闪现的念头和想法不经稽查,不加选择地讲述出来,在这个过程中,不去考虑听者的感受和评价,也不用担心讲述的内容有多么尴尬和不齿,多么的有违常理。
当然,这是一个几乎难以达到的境界,而为了尽可能地接近这一目标,讲述者被要求以背躺式的姿态说话。一来躺着的感觉会令身体感到有支撑而容易放松,二来背对分析师可以降低因听者的表情和身态语言造成的干扰。
通常发生的情况是,一开始来访者会说脑海中一片空白,那就需要等待一会儿,看看从这片空白中会升起什么。也有的来访者滔滔不绝,习惯于用有逻辑的结构化语言以隔离无意识的表达,这个时候分析师需要保持沉默,等待这片涟漪随风而过,自然可以浮现水面更深处的东西。
我想,所谓的无意识写作也可类比于这样一种自由表达吧,之所以要求定点快速,就是为了去除陈规和机械套路,让笔端流淌出的文字更鲜活,它可能是原始的粗粝的,但一定不乏生命力。
那些事无巨细的流水账似的日常记录并不能帮助人更深地与自己连接,而当写不出来时,就记录写不出的感受和思考的过程,倒是有点像精神分析卡壳时,我们就开始分析阻抗一样。而这个过程要比随手写500字交差更具意义,当然这是从自我探索的角度出发。
相对于“自由联想”,“梦”是更接近无意识的内容。在心理咨询或者精神分析的过程中每当遇见严重创伤应激反应的来访者,躯体症状过于明显的时候,或者当分析工作进入死胡同怎么也绕不出来的时候,我就会邀请来访者讲梦,这时候的“梦”就如一个线头,它牵引着我们,再次找到无意识欲望的入口。
那些在过往的日子里,在日光下因着种种局限而被掩盖掉的不安感受,回避掉的思考和未完成的整合,被我们继续在夜的光阴里抛向梦的虚空,编织成看似毫无逻辑的故事,以回应那些被压抑的情感和念头。
无意识是没有时间的,而重复出现的梦,常常指向我们早年生活中的创伤体验,不管过去多久,只要情结存在,梦就会出现,而当情结中的问题被回应过后,这个梦就从此消失了。而带着思考的写作本身,只要有足够勇气去触碰这些情结,也可以承担这样的整合作用。
人的精神世界和语言息息相关,精神分析是一个从观念到语言的过程,无意识写作也是。看一个人写的文字,就像聆听他的讲述。有些人讲述得看似平淡,但是平淡中有着很不平淡的东西;另一些人讲话总是情绪激烈,但每次激烈完了却不知道问题在哪里。
好在,写作群有一个奇葩群主,兼具专业技能和娱乐精神,执意带领大家跳出既定生活的框架,带着一种玩乐的,好奇的,同时又开放和坦诚的姿态去抒发和表达。我觉得这样的写作方式和态度,相对于技巧的提升,更有助于对自身的探索和疗愈,对于生命的体验更具开拓性的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