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从自卑走向自信

从自卑走向自信

作者: WendaoSolemn | 来源:发表于2019-10-01 18:05 被阅读0次

    一、自信正循环

    今天是中华人民共和国70华诞,APP“小独”推荐了一篇季羡林大师的文章《中国文化的内涵》,粗看时觉得这就是哲学探讨而已,对于已经许久未看哲学未做思辨的我来说,如同嚼蜡。

    但鬼使神差,我还是硬着头皮看完了。

    看完后,那句“中国人把文化的重点放在人伦关系上,解决人与人之间怎样相处”让我想起了同伴打电话时说起的“在中国目前的大环境下,有技术是一方面,还要会做人”,言语中有着对这个“做人”的无奈;还让我想起了最近看的历史架空小说《回到明末当军阀》里描绘的明末朝廷里的内斗,也是“做人”取向上的斗争;还让我想起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自信”中的文化自信……

    一时间,浮想联翩。意识聚焦在了“自信”上。

    我对“自信”这个词极为敏感,在于我经常觉得自己很自卑,既有对自己能力不足而自卑,也有为自己感到自卑而自卑。心里越觉得自卑就越想改变,也就越急躁,也就越多失败,转而越多自卑——如此构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前几天发现,通过晚上锻炼,让自己累一点,筋疲力竭一点,晚上就更容易实现早睡的目标,第二天早起也更容易。也就是说,适当强度的锻炼就是打破“晚睡晚起,白天精神不集中而工作效率低下”这个负循环的节点,通过这个节点建立起“早睡早起,白天集中精力工作,晚上身心休息”的正循环。以此为参照,解决自己的“自卑负循环”的方法就是要找到一个节点建立起“自信正循环”,把自己的知行状态切换到后者之中。

    二、何为自信?

    “自信”的字面意思是:信任自己,对自我具有信心。既然是“自信”而不是“他信”,就意味着自信并不来源于他人的认可,而是来自于自我的认可。如果自己内心缺乏自我认同,即便外界给予再多信任也无济于事,反而会觉得惶恐不安,觉得自己承担不起这些信任而倍感压力。

    但是那份“不认同自我”的内心信念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人也并非生来就认识自我,更遑论认同自我,而是随着成长,经历过一些事情,得到身边人的一些反馈,才逐渐形成对自己的认知,逐渐固定对自我的认同。如果经验到的就是对自我的质疑和不信任,那么到了如今二十五六的年岁,对自我习惯性地持有怀疑和不信任的信念。

    我原本以为,自己的这种“自我不认同”是由于父母的高要求导致的,他们的高要求内化成了我对自己的要求,我觉得很有压力,害怕失败,经常担心自己一败涂地,被人看不起。可事实上求学至今,哪有能够造成一败涂地的事情,也没有谁花时间来看不起我,更多的只不过是自己的内心戏罢了。

    我也怀疑这个结论,觉得把锅甩给父母似乎太简单了。现在,父母对我也没什么要求了,只希望我健康幸福,问题是我自己却放不下。那我又该怎么办呢?

    再回溯过往,如果让自己描述我和父母的相处情况,我会说:他们大多数时候只关心我的学习,生活上只是嘘寒问暖,不会关心我心里的所思所想——我喜欢什么,我害怕什么,我困惑什么。在家是这样,出去打工后更是这样。也就是说,我和父母的交流就局限在学习怎么样,吃穿怎么样,就连学习上也是“关心未来”,让我不要骄傲,争取下次考得更好,争取考个好大学。于是可以看到,从家人处获得自我认同的方式基本只有学习这一方面,并且还是以一种训诫的姿态来对待当下的成绩。这种应对方式让我觉得取得好成绩并没有多大心理上的满足,只不过一旦没有好成绩我就遭受批评而让我觉得难受——也就是说,这使得我在“好成绩”和“难受”之间建立了这样一种心理上的联结:我难受了才会有好成绩,或者我要获得好成绩才会不难受。总归来说,我是被恐惧(不想难受)推着前行去获得好成绩,而不是被热爱(某种奖励)吸引着前进去获得好成绩。这样的话,一旦脱离某种考核,也就是没有硬性标准放在那里施加压力让我有所恐惧的话,我就没有太多动力去追求好成绩。高中、大学、直博,莫不如是——我是被考大学、毕业吊着惴惴不安下前行的。

    再加上在家庭以外,我大量时间都是坐在书桌前,极少参加课外活动,比如打篮球、游泳、户外游玩、唱歌等,缺乏与同龄人的沟通互动,也就没能够在同龄人中建立起自我认同——所以表妹那句“你除了会读书还会什么”才会让我觉得那样地自卑和羞愧,当时不知道为什么,只是觉得自己没用,现在才发现其实是自己和同龄人互动得太少,没能建立起一种自我认同来。

    我从初二开始写日记,起因是暗恋一个女孩,写着写着,日记其实就变成了我的一个倾述对象,我在里边述说着我的悸动、惶恐、困惑、压力、欢乐和悲伤,记录下我的思考、自我反思和批评。我习惯了自己和自己对话,但这终究是太狭隘了,逐渐地我形成了一种自我中心的性格特征,不太愿意和别人交流,习惯于自己一个人闷头思考,习惯了什么事情都憋在心里——显得有些孤僻。

    可能,写日记的方式强化了我的“孤独”性格——初中时我还比较爱问问题,出入办公室最多的学生估计就是我了,然后上了高中就变得较少了,大学就更稀少了,直博期间更觉得问问题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这期间,日记从刚开始的流水账,到暗恋心绪的记录,到自我批评,不断地压抑,以至于到了大二后弃笔。日记的“黑化”固化了我的负面自我,“自我不认同”由此长大。

    总结来说,就是家庭、同伴间都没有足够的构建正面自我的体验,自然也就没能建立正面的自我认同;日记强化了生活中负面自我的体验(暗恋的挫折、青春痘的恶化、成绩的下降等),“自我怀疑”的信念逐渐养成。

    三、我可以做点什么来养成自信?

    我的“自卑”在于强化了生活中负面自我的体验,所以要想自己自信,就得强化生活中正面自我的体验——自然一得要有正面自我的体验,二得强化这种体验。也即,尝试可以带来正面自我认同的事情,通过记录强化这件事情的印象。比如,跑步或者KEEP锻炼,就是一种让自己有正面体验的事情,那些自己想做但是又不敢做或者懒得做的事情都可以;正面尝试通过成功日记来记录。

    突然明白:自信,不是要自己什么都做得到、做得好,而是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到自己能够有所进步的地方,不断给予正面强化,慢慢走起来。

    不要急,慢慢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自卑走向自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egkp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