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日在课中提到回顾我们的人生剧本。看到小时候左经历的痛苦和不容易,同时看到这背后的价值和资源。
我今天想说,回顾不容易的人生剧本是一个方面,还有另一部分需要补充。

拿我自己来讲。在我25岁的那一年,每年固定体检时,我被查出乳腺癌。独自一个人去体检的我,当场被B超室的主任留下办理住院手续。得知我没有家人在陪伴的时候,她允许我办理好预约,请家人陪伴到医院,再次办理手续。
当时我的脑子就懵了,第一反应是,这不可能!这不公平!瞬间,我的眼泪就悄悄地就满整个脸。回到住处后并没有要求我的爱人-刚刚领结婚证的男朋友,陪我去医院办理住院手续。而我对他说:我觉得检查有误,我要再去几家医院。
于是我们联系医生朋友,去了北京很权威的两大医院,但是结果还是一样的,都要求我立刻住院。当时我心里已经拗着一股劲儿,不愿意承认,不愿意就这么接受这个现实,不愿意去妥协。
今天讲到妥协这个词,让我再次想到了我的爷爷。我的爷爷是我非常敬佩崇拜的一个人。然而,这样一个人确实不被我父亲所接纳的。我的爸爸曾一度好多年不去我爷爷家一步,也不给爷爷打一个电话,更也不与他说一句话。我想这是由他的原生家庭那个过程中,可能结下来的“梁子”。

作为隔辈儿的我,我看到的是:我爷爷从小八岁开始,出去给日本人干活,养活一家十几口子人。我的爷爷是长子,在那个旧社会,30年代的时候,他不仅要养自己的父母、养自己的老婆、养自己的兄弟姐妹、养自己结婚后生的五六个孩子。
当爷爷跟我叙述的这段经历时,我看到了爷爷的担当!他并没有因为这么多的压力而不去努力,即便有这么多的不容易,在那个岁月中,他从做小工、为日本人干活、到学艺、到精进自己的技术,成为一名工程师,建造了很多在我们当地有名的楼盘。
在他还不到中年的时候,从小营养不良,他的牙齿基本全部坏掉了,他40多岁的时候,已经没有一颗自己的牙齿,是满口假牙。随着生活越来越好。我们居住饮食的条件变好了,爷爷从小受的苦,一下子变成了想要去弥补,吃饭炒菜,要一大舀子油去炒,也有了很多的水果甜食等等。条件比以前好的,不是一星半点儿,慢慢的工作应酬也多,饭局也多。曾经的压力变成了现实,儿女都慢慢长大,能够独立生活,也松了一口气。
在他不到60岁的时候被查出了,比较严重的糖尿病,几经周折,几经检查,算是稳定。然后慢慢的长期服药治疗。同样,高血压也是那个年代老人可能逃不过的疾病,我的爷爷也有。就在65岁那一年,他去复查。医生告诉他,不能再喝酒,不能再吸烟了。他回到家,二话没说。把自己藏了多年的酒全分给了他的孩子们,也就是我的爸爸和我的叔叔。把所有的烟也都丢掉了。我当时看到的爷爷,不仅有毅力和责任,他更有决心!

在我的爷爷78岁的那一年,我的奶奶去世了,在我爷爷82岁的那一年,我的小姑去世了。在我爷爷84岁的那一年,我的大姑去世了。而这些,都没有击垮我的爷爷。我记得当时我们作为晚辈,还想去隐瞒他,等到他能接受的时候告诉他,而我的爷爷他已经感受到了不对劲,自己主动说出来了事实。我印象很清楚的一句话是:他说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寿数,你们不用担心我,我多吃半颗降压药,就没事的。不用你们担心,也不用陪我,我能承受得了。我的爷爷这么说了,他也这么做到了。
我的父亲,他是家中的长子,是那个年代家中的宝贝。爸爸出生在50年代,也干了很多体力活,在爸爸看来这是不幸的。曾经他说自己的学习成绩很好,原本能上高中,能上大学。可是那个时候没条件、不允许,就只能工作了。直到后来。我上学了,家里唯一的书是字典,他也并没有再读书或者看书,或者是学点什么。在我的印象中,爸爸就是在做几件事情:看电视,吸烟,喝酒,打牌,发脾气,抱怨指责。这是在我脑子中很深的印象的几个动作。
今天,再次回看人生剧本的一个片段,面对生命中的现实痛苦,不妥协的劲儿,可能要来自我的爷爷。
透过这段小小的回溯,我所体悟到的是:都说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作为一个孩子,对过往成长中他经历的任何事,他都会看到眼里,记在心上。孩子身上的缺点,身上的不足,一定来自于他的原生家庭,他看到的和听到的(比如我的急脾气、曾经经常的愤怒抱怨、指责强势)
同样一个孩子,他身上具备的优点和好品质,也一定是来自他原生家庭中那些好的部分(比如我跟爷爷学到了坚强责任、决心魄力和不妥协)
我们通过人生剧本,经由伤痛,去发现资源和价值,而今天我想我们需要,再往前走一步:
在你的过往经历中,一定除了灰暗的部分,还有很多有力量、充满希望的部分!那这个部分也是我们的人生剧本。虽然可能不是你自己经历的,但是会是你看到、会是你听到的,那么也请你记录下来。
给自己一份感动,也看到自己内在那个价值和品质的源头,感谢原生家庭好的经历和剧情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