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古诗词精粹情感的港湾散文特辑
高骈写的一冬一夏诗,千古绝唱

高骈写的一冬一夏诗,千古绝唱

作者: 秦巴汉275e5477c13f | 来源:发表于2022-08-06 19:10 被阅读0次

高骈(821年-887年9月24日),字千里。幽州(今北京西南)人。祖籍渤海蓚县(今河北景县),先世为山东名门“渤海高氏”。唐朝后期名将、诗人,南平郡王高崇文之孙。

出生于禁军世家,历右神策军都虞候、秦州刺史、安南都护等。咸通六年(865年),率军破峰州蛮。次年,进兵收复交趾,出任首任静海军节度使,任内修筑大罗城,奠定了现代越南首都河内的基础。后历任天平、西川、荆南、镇海、淮南等五镇节度使,期间多次重创黄巢起义军,并被唐僖宗任命为诸道行营兵马都统,封渤海郡王。后因大将张璘阵亡不敢出战,严备自保,致使黄巢顺利渡江、两京失守,自身兵权被削。黄巢平定后,后悔当初未立功业,日渐消沉。

光启三年(887年)为部将毕师铎所囚杀。《新唐书》将其列入《叛臣列传》。

一、关山万里恨难销,铁马金鞭出塞遥

我国古代战事频发,边塞要地常常需要重兵把守,虽然将士们追杀来犯之敌于千里之外,但他们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安宁,还要常年驻守在边关塞外,金鞭铁马一刻也不得休闲。

忽见一骑铁衣飞奔在一望无垠的塞外荒野,领头的那位头戴三叉束发紫金冠,满身连环铠甲,身背弓箭,手持丈八舌矛枪,坐下嘶风赤兔马,好不威风!要问这员虎将是谁?原来他是一位大诗人,名曰高骈。

相传大中初年,高骈在朱叔明麾下任灵州大都督府左司马,某天巡视时见有两只雕在天上齐飞,就对身边人说:“我如能发迹,便能一箭射中。”果然一箭射去,贯穿两雕。众人大惊,自此称他为“落雕侍御”或“落雕公”。

高骈年少时为人谦逊,治学严谨,爱好文学,研习兵书,广交天下仁人志士,谈论治道。在唐懿宗初年,党项族叛乱,高骈率一万禁军戍守长武城,多发奇袭,屡战屡胜,受皇帝嘉奖。

后吐蕃犯边,他又被任命为秦州刺史兼防御史,诱降主帅及所属官兵,缴获帐落万余顶,一举收复河州、渭州等地,随后又出兵平定了凤林关。站在凤林桥上举目四望,高骈诗兴大发,高声吟诵:“关山万里恨难销,铁马金鞭出塞遥……”

咸通五年(864年),南诏国频频侵略越南领土(越南当时还是唐朝的辖区),名为“安南”。高骈临危受命,担任安南都护,带领十万大军进入越南,多次击败南诏国兵马,南诏国再也不敢侵犯,使得越南百姓安居乐业,因此都对他感恩戴德。

高骈在越南丰功伟绩,可谓造福千秋万代。因此,越南史学家吴时仕高度评价:“高骈在我安南,破南诏以拯一时之生灵;筑罗城以壮万年之都邑,其功伟矣,今妇孺犹能言之”。高骈使越南人民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受到世代敬仰,人们在很多地方为他建立庙宇祠堂,四时祭拜,现在越南很多地方,依然有“高王庙”遗址。

二、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在学生时代,我们只记得高骈是一位大诗人,至少有五十首诗歌入选《全唐诗》,犹记那首倍受世人推崇的《山亭夏日》。

那是一个夏日的午后,诗人走出户外,看到如镜的池塘之上倒映着亭台楼阁,美景如画。烈日似火,高骈满身大汗淋漓,他想去浓绿的树荫下乘凉,忽然发现水波荡漾,宛若一帘水晶幔帐在轻轻摆动。哦,波光粼粼,好看至极,原来是起风了。在这漫长的夏日里,蝉鸣只会增加烦躁,如有微风吹过,胜过手中无数芭蕉与鹅毛!现在真的起风了,诗人知道,风吹动水面,也一定会吹动满院的蔷薇,花香四溢,也一定会香飘满院。于是急忙返回院中,啊,真的好香!

坐在窗前,高骈望着眼前的一切,提笔写下:
“绿树阴浓夏日长,
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
满架蔷薇一院香。”

如今再读这首诗,真是令人心旷神怡。特别是炎炎夏日,若读此诗,似有阵阵凉风袭来,令人陶醉其中,宁静致远。大诗人杜牧高度评价他:禁旅典兵,为吾爪士,言念付禄,未称输劳。

真的想不到这样一位战功赫赫的大将军,竟然把一首夏天的诗歌写成千古第一佳作!

三、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路歧

高骈既然把夏日写得精妙绝伦,也一定会把寒冬写得入木三分。

冬日某天,高骈正埋头阅读,听前人说诗,欣赏书中白雪红梅的心事,时而见他将双手捧起放于唇边,时而高声吟诵……

忽然,“嘎吱”一声,诗人抬头望向窗外,哦,原来是落雪了,好一片银光素裹的世界!

有一片雪花调皮地飞进窗台,一瓣,两瓣……六瓣,好美啊!诗人刚要伸手取之,这小精灵却不见了影踪。高骈干脆放开线装书本,专注窗外,其静之竹优美无比,所见不是琼枝玉叶,而是竹枝上层层落雪,最后变成一条条洁白如玉的山梁。雪越下越大,雪越落越厚,偶尔“咯吱”一声响,未见翠竹真本色,早有雪花落枝头。

窗前的青竹不见了,远处又该是什么样子呢?高骈再也坐不住了,他想到了诗人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于是起身登上高楼,极目远眺,却又看到了另一位诗人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忽尔想到这万恶的人世间,险道岐途末路纵有千万条,如今都将埋藏在一场大雪之中!

为什么这么想呢?

诗人早年意气风发,所向披靡,故他的诗作豪情满怀,自然景观亦身临其境。后来遭遇挫折,装神弄鬼,时人纷纷指责他是懦夫,他背负着许多压力,看到老百姓脸上都写满了怨忿,不知如何应对,便挫了锐气,感叹世间险恶,所以提笔写出冬日冷酷无情雪有情。面对冬雪,便道出:“盖尽人间恶路歧”,希望这洁白无瑕的雪使劲地下,越大越好,将所有险恶与不平埋藏在皑皑白雪之下,还清白于人间!

回到书房,高骈无心阅读,研墨提笔,口中念道:
“六出飞花入户时,
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
盖尽人间恶路歧。”

相关文章

  • 高骈写的一冬一夏诗,千古绝唱

    高骈(821年-887年9月24日),字千里。幽州(今北京西南)人。祖籍渤海蓚县(今河北景县),先世为山东名门“渤...

  • 艺海泛舟

    艺海泛舟(新韵) 深深浅浅夏时光,换作如今艺海航。 撷取闲暇诗画里,挥毫泼墨纸张张。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

  • 闲聊古诗‖高骈《山亭夏日》

    山亭夏日 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高骈 高骈(pián)(821...

  • 故乡的云

    山 亭 夏 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

  • 2022-05-13

    “绿树阴浓夏⽇长,楼台倒影⼊池塘。⽔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院⾹”,这首诗是唐末将领⾼骈所作的《⼭亭夏⽇》。 ⾸句...

  • 唐诗《山亭夏日》赏析

    《山亭夏日》是唐末大将高骈的诗作。全诗以写景见长,用近似绘画的手法写山亭夏日风光,描绘了绿树阴浓,楼台倒影...

  • 细读《千家诗》056——高骈:山亭夏日

    高骈(821-887)是唐朝末年大将、诗人。《千家诗》选了他1首诗,就是这首《山亭夏日》(诗题一作《山居夏日》)—...

  • 壬寅题照之97——高架车行风驰如

    高架车行风驰如 文/冬辰 高衢霄际许云骈,搅动风雷广宇旋。 回首野田泥埂隐,龙腾今日运坤乾。 【注释】云骈:祥云聚...

  • 诗词赏析之《山亭夏日》

    山亭夏日 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这首诗写山亭夏日风光,用近似绘...

  • 雪境

    我们先来读一首写雪的诗吧,唐代诗人高骈的《对雪》——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盖尽人间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高骈写的一冬一夏诗,千古绝唱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ehra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