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肝炎病毒
甲乙丙丁戊:慢性乙肝、丙肝--原发性肝细胞癌、密切关系
病原:非嗜肝性病毒→也可急性肝炎:EB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柯萨奇、水痘-带状疱疹、麻疹、副黏液病毒
1.甲肝
小RNA病毒科、正链RNA。抵抗最强的病毒之一。1:4000甲醛溶液/福尔马林、37℃71 h灭活
2.乙肝
嗜肝DNA病毒科。3种形态:22nm小球型外膜颗粒、22nm宽-管型颗粒、完整的42nm的Dane颗粒(双层外壳)
不完全双链环状DNA、长链(-)链,短链(+)链5'末端固定、3'末端位置不固定
高压灭菌、100℃10 mins灭活
3.丙肝
黄病毒科。50nm球形颗粒、正链RNA、1:1000福尔马林37℃96 h处理、100℃5 mins、60℃ 10 h,传染性消失
4.丁肝
卫星病毒科。缺陷病毒。必须HBV or 其他<u>嗜肝DNA病毒</u>辅助才能增殖。环状RNA。核心外包以HBsAg。对脂溶剂(氯仿)等敏感。
5.戊肝
分类争议。正链RNA。对高热敏感、煮沸灭活。
检测
- 甲肝
粪口传播、粪便主要传染源。ALT↑、胆红素≥1mg、尿胆红素+、抗HAV IgM+、抗HAV IgG 4倍↑ - 乙肝
母婴、输血&血源性传播、性接触为主的密接。体液传染源。ALT↑、胆红素↑、尿胆红素+、白蛋白↓、A/G蛋白比例失常、γ-球蛋白↑、HBV DNA+、HBsAg&\HBeAg+、抗HBc IgM+ - 丙肝
母婴、血为主、性接触不多。ALT↑、胆红素↑、HCV RNA+、抗HCV+ - 丁肝
血、血制品、注射器、针头。ALT↑、胆红素↑、HBsAg+、HDAg & HDA RNA & 抗HDV + - 戊肝
粪口传播、水源污染→流行。ALT↑、胆红素BIL>10mg/L or 尿胆红素+、抗HEV IgM+、抗HEV IgG 4倍↑
二、HIV
性接触、血液、母婴。81年首次报道、83年分离出HIV、85年我国发现。
(一)病原
逆转录病毒科慢病毒属,2型:HIV-1(占95%↑)、HIV-2。
2条相同的单股正链RNA。env编码:外膜蛋白gp120穿膜蛋白gp41;gag编码:基质蛋白p17、核衣壳蛋白p7p9、衣壳蛋白p24
理化抵抗力弱,56℃10 mins、各类消毒剂5 mins灭活。20~22℃ 7d、冷冻血制品68℃72 h 灭活、紫外线不敏感
(二)病原分离方法
- 样本采集
外周抗凝全血,ACD、CPD、肝素抗凝,避免EDTA。 - 分离病原
BSL-3、生物安全柜进行。离心→去掉血浆→用<u>淋巴细胞分离液</u>分离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
最敏感分离技术--共培养,与未感染PBMC混合培养。生长慢、7~14 d可检测逆转录活性or p24抗原。
(三)核酸检测-定性/定量
- 定性:PCR、RT-PCR
- 定量:逆转录PCR、核酸序列扩增实验NASBA、分支DNA杂交试验bDNA
- HIV核酸检测阴性-不能排除感染、报告本次阴性
- HIV核酸检测阳性-不能单独用于诊断、辅助指标。
(四)抗原检测
感染早期、发病期-检出率较高
适用于:
- HIV-1抗体不确定or窗口期辅助诊断
- 婴儿早期辅助鉴别诊断
- 四代ELISA试剂阳性、抗体确认阴性者辅助诊断
- 监测病程进展&治疗效果
- ELISA测p24抗原,可使窗口期缩短1周。
- 抗体出现后、p24阴性;感染后期再出现。
- 敏感性30%~90%,低于VL。阳性结果必须中和试验确认。
(五)抗体检测
- 抗体筛查试验
- 酶联免疫吸附法
- 凝集法
- 层析法
常规检测宜ELISA、自采自供血单位必须HIV抗体检测。
- 抗体确认试验
免疫印迹试验WB(常用)、条带免疫试验LIATAK HIV Ⅲ、放射免疫沉淀RIPA、免疫荧光IFA.
三、脊髓灰质炎病毒(小儿麻痹症、VP1、人横纹肌瘤细胞RD、转人脊灰病毒受体的小鼠肺细胞L20B)
粪口传播、感染后多数无症状--亚临床经过1%~1‰急性单/双侧性弛缓性麻痹。急性传染病
(一)病原
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甲肝、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单股正链RNA。耐寒-70℃8年、4℃数周、不耐干燥(不宜冷冻干燥法保存)、不耐热60℃30 mins灭活。煮沸、紫外-迅速杀死。对高锰酸钾、过氧化氢、漂白粉敏感。
分为ⅠⅡⅢ3个血清型,衣壳蛋白60个相同亚单位组成,亚单位由VP1~4蛋白组成。VP1最主要抗原--引起中和反应。
(二)病原分离
粪便-最主要标本。麻痹前期&麻痹后2周内、排毒呈间歇性,间隔采2份粪便。间隔24~48 h。
4℃↓保存,带冰运输。
所有粪便标本必须氯仿处理,去除<u>细菌、真菌、有包膜病毒&细胞毒性脂类、分散病毒。</u>
两种传代细胞:人横纹肌瘤细胞-RD、转人脊灰病毒受体的小鼠肺细胞-L20B。
(三)特征性基因和抗原检测
特异性核酸片段:VP1基因、VP4基因等。
PCR & 核苷酸序列测定
(四)抗体检测
VP1蛋白-最主要抗原,ELISA检测脊灰病毒的中和抗体--现已<u>不推荐</u>,仅用于抗体水平调查。IgG≥1:100为+。
四、麻疹病毒(丙类、Vero/SLAM推荐、PBMC、血凝素HA-凝集猴红细胞、血溶素HL、F和H蛋白--中和抗原、N和H基因)
发热、呼吸道卡他症状、全身斑丘疹--急性传染病,丙类传染病。65年麻疹减毒活疫苗、疫苗可预防-死亡数最多。
(一)病原
副黏病毒科麻疹病毒属、有包膜病毒。单股负链RNA。
糖蛋白:血凝素HA(<u>凝集猴红细胞</u>)、血溶素HL。均为中和抗原、诱导中和抗体产生。
麻疹病毒抗原性稳定、1个血清型。8个基因组A~H、23个基因型。
理化因素、一般消毒剂都敏感,56℃30 mins灭活。
(二)病原分离方法
出疹前3天~出疹后3天<u>咽拭子、尿液、淋巴细胞。</u>
细胞培养:Vero细胞(非洲绿猴肾细胞)、PBMC、B95a(EB病毒转化的狨猴淋巴母细胞)停用、WHO推荐Vero/SLAM。
(三)特征性基因与抗原检测
N基因 & H基因最易变异、N基因450个核苷酸-鉴定型别最小序列。
F蛋白 & H蛋白--中和抗原、诱导中和抗体。
(四)抗体检测
- IgM抗体出现--早期麻疹感染。出疹3天内75%检测到、阴性不排除,3天后采第2支血。
- IgG终身--抗体阳性率调查、人群抗体水平、疫苗初免结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