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康永的一段话,经常被人拿来励志:
“15岁时觉得游泳难,于是你放弃学游泳,18岁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能说,我不会耶。18岁你觉得英语难,于是你放弃英语,28岁有一个很棒但要求英语很好的工作,你只能说,我不会耶。”
不是坚持太难,而是放弃太容易。
说到底,那些喜欢经常给自己立flag,坚持没多久就放弃的人,就是不自律。
前一天才下定决心要减肥,今天朋友聚会,就又大吃大喝,还心安理得地说特殊情况特殊处理,明天再开始也不晚。
忍痛花了几千大洋办了健身卡,可是半年过去了,你总共去了不到5次。加班,聚会,生理期,等等,都是借口。
看到一些英语大咖,兼职收入都比你的工资高,于是你也想好好学英语。购买课程,进社群练习口语,遇到一点困难,你就泄气了。
你总是捶胸顿足:为什么别人就能轻易减肥成功,而自己却越减越肥?
扪心自问:谁的成功是轻而易举?
你只是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还没看到成果,就对自己失去信心,就选择放弃!
最近网上很流行“嗑瓜子”实验。很多人嗑瓜子,能磕一个小时无压力。而当你只能磕,不能吃,瓜子仁留下来。磕一个小时,才把瓜子仁一次吃完。是不是有点无趣了?同样的时间,瓜子仁也没少吃,为什么感觉变了?
多数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
同样的一小时,如果我们用来学习看书,就会觉得时间过得很慢,很难坚持下去。
晚上下班到家,摊在沙发上,只要拿出手机,抖音微信微博随便一刷,一不小心2个小时就过去了。
而在健身房,让你跑十分钟,就会觉得时间太难熬,坚持下去太难了。
其实,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觉误差,是因为做一件事情越久,它的反馈周期越长。反馈周期越长,就越感觉到压力。
嗑瓜子的反馈周期很短,2秒就能得到反馈,所以做起来毫无压力。
而读书学习的反馈周期太长,短期内很难得到我们想要的反馈,所以做起来就会很困难。
讲到这,问题就找到答案了!设置短期目标,缩短反馈周期!让自己在短期内看到成果,增加继续下去的信心!
想健身,你就盯着镜子里的自己!要减肥,你就隔两到三天称一次体重!背单词,你就把每天背过的单词总结出来贴到最显眼的地方!
我也有过很多次决心要坚持做一件事,可是没过多久就坚持不下去了。
两年前,我就决定要健身减肥,想要学习瑜伽,健身app下载注册了,跟着练了一段时间。后来参加一个21天的训练营,练了两天就荒废了。
后来又想重新开始健身,又用另一个手机号重新注册,结果还是半途而废。
最近生完二宝,比大宝是又胖了不少。关键由于这次的特殊经历,让我特别重视健康。我健身的目的不再是减肥,而是要让身体更健康。我想如果我能把健身坚持下去的话,瘦下来是必然的!
于是这次,我又找回了第一次的账号,又重新开始。这一次,我没有一下子就参加21天的训练计划,只选择7天训练周期。
没想到一次轻松就坚持了下来,而且已经坚持了三期。虽然我坚持的时间并不算长,不过能坚持这么久,我真的很开心。
尝试把你的目标分解,缩短反馈周期,看看会不会有惊喜收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