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用眼里揉不得一点沙子,来形容一个人的耿直,做事有原则,容不得半点差错。网上说“眼睛不揉沙子的人性格直,凡事认真,喜欢较真,光明磊落。不喜欢背后被人说三道四。这类人,有事喜欢当面。这类人其实还是比较好接近的。只要你够实在,他就好接近。 眼睛不揉沙子,比喻对原则和底线非常严格明确,容不得半点差错和违背。通常用来形容完美主义者对事物秉持明确态度的观念与准则。”
我也曾为自己是个“眼里揉不得沙子”的人甚至有点小窃喜。今天见到老梁,她跟我说,彩琴教授说:我们眼里要揉得进沙子,这也是一种人生智慧。是啊,人生并不是非黑即白,而是五彩缤纷,色彩斑斓的。生活中的事情也并非都要有个是非曲直和对错,任何事情站在一个立场上是对的,站在另外一个立场上可能就是错的啦。而我的坚持只不过是站在我自己的立场上看问题罢了。为什么我就这么狭隘呢?
由于讨厌TA的主持风格,我放弃了读书会。只是因为我不喜欢TA惺惺作态的风格还有过于拖沓冗长的时间,书是用来读的,不是用来秀的。如果把分享变成了秀自己,而不是对内容的解读和读后思考的碰撞,这样的分享有什么意义呢?但是,我忘了Ta 面对的读者群和听众,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和我有一样的需求,有的会员可能就喜欢这种风格的。抖音上有那么多直播,Ta也搞直播,也用华丽的辞藻在镜头前展示,又有何不可呢?就让沙子在你眼里呆一会儿又如何?
我讨厌一个人,只因为Ta的行事风格,我很不喜欢,我不喜欢搞官僚。但是Ta一上台,开始“封官”,搞个活动,还要有把人分成三六九等,强调身份,于是我选择了退出。但是,平心而论,Ta的成长是看得见的,Ta的努力是真的大家看得见的,Ta 对团队的贡献大家都是看得见的。一个团队不说真话,溜须拍马也不是Ta 一个人的错误,而是由来已久。Ta又何错之有?或许外面的世界都是这么操作的,只是我还活在一个理想国里而已。

斯蒂芬·柯维在《第3选择》这本书中说:面对任何问题,普通人都会产生两种选择,打或者逃;我赢或者你赢;反抗或者忍受;成功或者失败;支持或者反对;……诸如此类。这两种选择的思维为这个世界带来了大量的纷争和成本,我们每天都在忙于说服别人,打败别人,讨好别人或者教育别人。为什么不试试第3选择?我们协同,一起达成另一个更好的结局。你可以做出第三选择,叫作出贡献同时享受人生。
或许我可以尝试第3选择,作出贡献同时享受人生。在任何团队里都积极行动,停止抱怨,杜绝非黑即白的思维模式,采用协同思维模式。告诉自己:你的眼里可以揉些沙子,只要不影响你看路、赶路就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