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玩多肉,在网络上看到的关键词:见干见湿,盆土透气,高温休眠,冬型种,颗粒土,黑腐,,,,
然后一个一个研究,并做实践。没有图片记录,却有个本子做了简单心得记录。把走过的弯路回顾一下,供读者借鉴。
1/园土;当时种的黑王子,观音莲,熊童子等。刚开始长的很好,几度有徒长现象。除了经常除草,杀虫之外都还好。到了夏天,露养的黑腐过半。棚里断水的盆土起白碱,多肉无精打釆,没有了光泽。挨到秋天,大水浇透。发现有些多肉已经僵苗,还有些脱土发现已得严重根瘤菌病;没有了毛细根。建议不用纯园土种多肉,因为后期管理费劲,也严重影响长势和品相。
2/沙子,煤碴。由于本人看出园土透气性差,就开始收集煤碴,碾碎,冲洗,过筛。再掺上沙子。就这样种了千佛手,熊童子,珍珠吊兰等。很少长草,浇水就透。刚开始感觉挺好,过一段时间感觉,生长很缓慢,叶片变的瘦小。土壤也比较重和硬。还有煤碴有些棱角会伤植物的根。再者太单一了,没有营养。
3/腐殖土,腐叶土。就是植物的叶或茎杆经过腐熟加工成的营养土。广阔农村天地,很容易找到或制作。类似于椰糠。只是腐叶土里的草种子,虫卵和病菌真是太多太多了。本人用了好多,也用了好久,最后想说:我再也不会用这种营养土了!
4/沙子加东北草炭。由于本人可能买了质量不好的草炭。掺拌好之后发现它俩不太会融合,浇几回水下来各自成群。草炭太碎,甚至多为粉沬。浇水还能浮起来随水流失。一些欧紫确实控出了状态,多数景天是不爱长。这种配方也被我淘汰了。
5/麦饭石加品氏泥炭。这是我反思过去后做的配土。很好用。没草没菌没虫。透气透水。可以生长,可以控型。只是成本太高。(比例对半)
6/麦饭石,泥炭,椰糠,蚯蚓粪。
比例1/1/1/0.5。如果是老桩可以把麦饭石比例加大。为什么加蚯蚓粪,是因为它像泥土,却又是被蚯蚓加工过的。有营养,又持久。最主要是我这有养蚯蚓的。
这样就大大降低了成本,可以让每一株肉肉都有好的土壤来生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