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听书有感

听书有感

作者: 穿凉鞋的阿柯 | 来源:发表于2022-01-25 22:13 被阅读0次

早起听书《为什么佛学是真的》,去年在壹心理也听过这本书。当时就蛮喜欢的,非常认同,私以为与佛学有缘。当然我是无神论者,更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接班人,生长的红旗下。

书中关于冥想,情绪,人性的论述还是非常值得研读的。

无论是强烈的感情也好、一般想法也好,我们的做法都不是压制或者扼杀它们,而是承认它存在、允许它出现,但是不受它影响。

最近练习的21天进阶冥想,关于情绪,想法的应对正是如此:允许,接受,觉察,不逃避,不拒绝,直面情绪。

佛学的意义是把我们从自然选择给的局限视角中解放出来,从一个更高的水平观察和体验这个世界。

内观冥想可不仅是为了休息,也不是陶冶情操,内观冥想的目标,是获得对事物的洞见,和个人真正的自由。

在内观中,通过专注呼吸达到正定只是基本功。正定以后是正念,正念要求你把专注的功夫随时用在生活中的任何东西上。你可以专注地欣赏一朵花,可以在吃饭的时候专注地去体会饭菜的味道,专注于什么都可以。而单纯的专注也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从中获得洞见。

冥想的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你能够不受强烈感情的困扰,把“自我”和各种感情剥离开。只要达到这个层次,你马上就能体会到冥想的好处。

下面这个方法亲测有效,上次牙疼的时候我就这么试过,

比普通人可能会抱怨和对抗牙疼的感觉,你越反感,你觉得越疼,最后你的整个大脑被疼痛感劫持。而冥想的做法,是你先承认这个疼痛感的存在,然后不理会这个感觉,跟它保持距离。疼痛感仍然存在,但是现在的你不会被这个感情所制约。能练到这种功夫,你在生活中就再也不会感情用事,你永远都能调整好心情。

更高的层次,则是能把自我跟各种想法全都剥离开,真正做到专注呼吸,不想其他。

大多想法,都有一些共同点,比如要不就是在回顾过去,要不就是在思考未来,都不是当下的事情。

基本上可以这么理解:想法是由模块产生的,通过某种感情吸引你的注意力,“试图”劫持你的大脑。怎么跟想法剥离呢?方法仍然是当一个想法来了的时候,你要承认它的存在,然后跟它保持距离,不去想它,继续专注于自己的呼吸。这就好比说你站在一个火车站,各种想法就是火车,眼前的火车纷纷来了又走,而你始终不上车。

也就是说,无论是强烈的感情也好、一般想法也好,我们的做法都不是压制或者扼杀它们,而是承认它存在、允许它出现,但是不受它影响。

达到第一个层次,你就可以自由选择你想要的情绪。达到第二个层次,你就可以自由选择当下的思考,没有任何东西能打扰和控制你。这种能力实在太厉害了,用佛学的话,就是你会逐渐脱离“苦”。

相关文章

  • 听书有感

    晚上听书时听到两个很扎心的故事,是朱安和鲁迅以及张幼仪和徐志摩的婚姻故事。 依照父母之命,他们结为夫妻,但鲁迅和...

  • 听书有感

    《心流》 目标,明确一个目标,明确这个目标是遵循你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值不值得做的事,一旦确定就投入全部的注意力,不...

  • 听书有感

    最近下载了一个听书的APP,一个星期听一本,听了一本《刻意练习》的书,相信好多人都读过,总结了几点认为非常好的。 ...

  • 听书有感

    听别人满是伤疤,自己害怕的小心翼翼,别人眼里的太过挑剔,不过是不敢轻易去探试,周末宁可一觉睡去,厌倦了没有回复的信...

  • 听书有感

    十年前的选择,现在的样子,十年之后,想塑造什么样的生活。

  • 听书有感

    前几天,一篇名为《亲爱的,对不起,我就要和别人结婚了》的一篇文章风靡微博,得到各个大V的转载和网友的评论。而我每每...

  • 听书有感

    吃着带回来的便当,听着刘同的书,心里满满的都是触动。真的很佩服他,可以将情感写的那么的露骨而并不浮夸,不多的篇幅,...

  • 听书有感

    曾经很多想法自己想一想都是不成熟的,比如说对于写日记这种行为。 曾经认为做笔记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这基于我...

  • 听书有感

    自从开始喜马拉雅听书,我发现总有很多奇妙的感觉。好像自己的碎片花时间都被利用了,每次听个半小时,早上跑步时,喂奶哄...

  • 听书有感

    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的内心比较浮躁,特别是网络非常发达,人们更喜欢看手机,看微博,看头条,刷抖音等等,很少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听书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ergh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