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仲义:我不但收回房子,而且把乡下的地,城里的买卖也都卖了!
王利发:那为什么呢?
秦仲义:把本钱拢到一块儿,开工厂!
王利发:开工厂?
秦仲义: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
……
这是老舍《茶馆》第一幕里的场景。胸怀大志的秦二爷扬言要开工厂,救国救穷人。然而--用当下的话--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最后一幕〔秦仲义进来。他老的不像样子了,衣服也破旧不堪。〕
秦仲义:王掌柜在吗?
王利发:(端茶来)谁?秦二爷?正想去告诉您一声,这儿要大改良!坐!
秦仲义:别人都不理我啦,我来跟你说说:我到天津去了一趟,看看我的工厂!
王利发:不是没收了吗?又物归原主啦?这可是喜事!
秦仲义:拆了!
王利发:拆了?
秦仲义:拆了!我四十年的心血啊,拆了!别人不知道,王掌柜你知道:我从二十多岁起,就主张实业救国。到而今……抢去我的工厂,好,我的势力小,干不过他们!可倒好好地办哪,那是富国裕民的事业呀!结果,拆了,机器都当碎铜烂铁卖了!全世界,全世界找得到这样的政府找不到?我问你!
秦仲义:这枝笔上刻着我的名字呢,它知道,我用它签过多少张支票,写过多少计划书。我把它们交给你,没事的时候,你可以跟喝茶的人们当个笑话谈谈。
秦仲义:日本人在这儿,说什么合作,把我的工厂就合作过去了。咱们的政府回来了,工厂也不怎么又变成了逆产。仓库里(指后边)有多少货呀,全完!哈哈!
……
《茶馆》讲述的是自维新变法至解放前夕老北京裕泰大茶馆内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反映了五十余年来中国近代社会的变迁。改编的同名电影中,秦二爷出场时一身宝蓝色的洋布长衫,年少轻狂意气风发,一幅精英派头。他以天下为己任,不惜变卖家产亦要办厂救国。
中国民族资本、民营企业的发展,从《茶馆》秦仲义的经历可窥一斑。洋务运动是近现代中国实业的发端,甫始就在官商资本的夹缝里生存。历经庚子兵变、辛亥革命、军阀混战,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略有好转。抗日战争时期,军事管制,中国经济让孔祥熙、宋子文之流弄得一塌糊涂,民营经济几无生存空间。
就在普通民众大受其伤、民营资本摇摇欲坠的历史关头,也有学者抱以家国情怀,试图让局势朝市场化的方向推进。战后,以翁文灏、何廉为首的经济部迅速拟定了一份《第一个复兴期间经济事业总原则》的方案,基本的原则就是实行混合经济模式,提倡国营、私营和积极引进外资投入的多种经济成分共存。特别强调把国营企事业的范围限定在军工、造币、主要铁路和大规模的能源动力经营以及邮政电讯等若干重要公用事业方面。鼓励私营企业在政府经济建设总计划的指导下发展,享有与国营企业平等竞争的地位、权利和义务。
历史一瞥,喜见混合经济在那个年代能被书生专家提及。今天再读,其精神与30多年后中国改革开放的思路有很多神似之处,甚至在一些表述上都几乎一致。
何谦、翁文灏之希望,最终被事实残酷地粉碎了。修身齐家,学者情怀;民族复兴,匹夫使命。愿我们能从历史的洞扉中,看到明烁的烟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