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水乡秋色沙家浜

水乡秋色沙家浜

作者: 琴心五六叠 | 来源:发表于2019-09-16 23:50 被阅读0次

“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得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哼着京剧《沙家浜》中的经典唱段,想着当年“江抗”的革命岁月,走进沙家浜镇,一种铿锵激昂的情绪瞬间沁入心间。

来常熟旅游,少不了的重磅打卡地一定是蜚声中外的沙家浜镇。踏上当年新四军浴血奋战过的红色土地,进入占地六千多亩的沙家浜风景区,艳丽的江南秋色、别致的民俗文化、辽阔的芦苇湿地都人触摸到岁月升腾的味道。

1让928年,横泾青年石楚材在此恢复党组织,率领常熟红军在横泾、唐市、浒浦、赵市一带开展游击战争。1939年5月,由叶飞率领的新四军六团以“江南抗日义勇军”的名义东进抗日,与常熟的地方抗日武装民抗、新六梯团会师,打击日伪势力和土匪武装,依靠水网湖荡密布、交通闭塞的自然条件开辟了以阳澄湖东唐市为中心的苏常太和澄锡虞抗日根据地。

当年10月,江抗西移,仅留下警卫班、常备队数十人以及流动的后方医院和36个伤病员,后方医院在群众的掩护下不断转移,躲避敌人“扫荡”。11月,以夏光、刘飞等痊愈的伤病员为骨干,配合当地抗日武装,成立了江抗东路司令部(新江抗),组建了江抗东路指挥部特务连。沪剧《芦荡火种》与现代京剧《沙家浜》即取材于新江抗建立前后的那段史实。

早就听说沙家浜风景区的实景演出是必看的经典,到此旅游,必须一睹为快。坐在看台的最后方感受芦荡烽火的年代,一场军民团结一心、顺利掩护伤病员、赶走日军的精彩演出令每一位观众热血沸腾。剧中,火爆、水爆等高科技特效令人如同身临战场,恰当的声光、音响及到位的表演,给观众带来一场非常震撼的视听盛宴。

泛舟芦苇荡、看白鹭振翅高飞也是一种不错的游玩体验。穿梭在曲折蜿蜒的芦苇迷宫中,听着船娘高歌一曲,感受着万顷碧波水连天的震撼,原来蓝天白云下还有这种令人涤荡心胸襟的红色记忆之旅。

倚窗而坐,在军民鱼水情深的佳话中穿越回战火纷飞的岁月,层层叠叠的芦苇摇曳着江南水乡的初秋风韵,岁月静好,美景如斯。历史的车轮依旧滚滚向前,从未停歇,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一代代沙家浜人迈着坚定的步伐,自强不息、创新创业,奏响着奋进的最强音,成就了沙家浜开放包容的小镇个性与敢为人先的小镇精神。

牢记历史,砥砺前行。我们后人将捧起红色江南的点点滴滴,将沙家浜精神印入脑中,用奋斗谱写青春。

相关文章

  • 水乡秋色沙家浜

    “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得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哼着京剧《沙家...

  • 游沙家浜

    高文汇 江南水乡沙家浜, 芦荡火种美名传。 碧波荡漾画中行, 顾盼流连不思还。

  • 沙家浜,一个水里的天堂

    江南,给人的印象是白墙黛瓦,小桥流水,然,不去水乡,却不会理解水乡的意趣的。沙家浜,就是一个隐在芦苇里的人间天堂。...

  • 《横泾的来历》

    文/余光 沙家浜,原名横泾。800年前,这里还只是几个散落在江南水乡的小村落,据《常昭合志》记载:南...

  • 家乡的水

    文/余光 我的家乡在江南水乡,南面有阳澄湖,北面有昆承湖,中间有个沙家浜芦苇荡,所以这里的人们看到的都是...

  • 她们都是“阿庆嫂”

    文/余光 在沙家浜景区内的红石村,“春来茶馆”依水而建,前面是宽阔的芦荡、摇曳的苇叶,一派水乡风光。 据景...

  • 最忆是水乡 • 秋色之空

    前几日,高中同学山强先生在“朋友圈”发了一行文字~“异乡终究是异乡,而故乡也终将成为异乡”。 这多愁而温情的文字,...

  • 中国诗肖像第三十四季入围参选人040

    《榕城秋色》(新韵) 鼓岭秋风醉水乡,长空飞雁吻夕阳。 西湖遍野如仙境,碧海蓝天美闽江。 《中秋抒怀》(新韵) 又...

  • 茶的客

    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 摆下八仙桌,招待十六方。 “春来茶馆”,一种久远的南方的沙家浜水乡女人阿庆嫂的格局和生计...

  • 沙家浜

    新四军就在沙家浜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水乡秋色沙家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exqu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