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hj-1 说:
三大文明里最弱势的文明,否则就不用引入马货与希腊的科学文明了。整天说国学不过是假装的和蒙人的而已。
而什么国学,如果它不能具有文明进步自由民主的意义,它什么也不是,只是某些人假装来蒙人的东西而已。而什么国学,5000年来都最缺乏自由民主意味。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自由民主,早就有了,道家思想讲的道德就是讲自由民主的,只是你被无知的伪道德者骗了而已,道讲的是物自主自性的规律,自主自性就是指尊重万物各自的本性本能不要以过度人为破坏干涉,因为,物在运动变化时会产生自身运动变化时带来的惯性和势能,这就像接球时,你正面拦住球不但不能接住,它对你产生冲击力并会反弹跳开你的控制,你如果顺其势御其力再用手指扣握着它,那么,就不受其惯性与势能带来的冲击所伤害,反而能控制的更牢固,以柔克刚,以弱胜强,这个也太极拳的核心原理所在,主体用更小的劳动力去控制或撬动客体更大更多的外部之力,为我(主体)所用,而让被管理的人与控制的物不知所觉,老子说:“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意思是统治者很少发号施令,事情办成功了,老百姓却说“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百姓感觉不到被统治的存在而保持着“自由”,这就是一个人的“自由”是以不妨碍别人的“自由”为前提下的“相对自由”,只有处理好这种“自由"的相对性才能获得大自在与逍遥,使主体在尽量减少或不破坏社会与自然环境物尽其用发挥它们的物性按其自身的道(价值规律运行)时,自动化与智能化最大发挥,这个是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方向,又能让自己的劳动力在最少的时间内,或一定时间中以最少的劳动力撬动外部环境,人与人的社会关系集合中尊重他人的人性顺势而为就可以借时势而动,就可以省力省心来达到让人不知不觉在相对自由中为主体(我)所选择“支配”,看似又像是主体(我)被他人所选择“支配",人与人之间的互利纠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无人不我,无我不人”,你与我,我与你,人与我,我与人,之间究竟是谁支配谁和谁决定谁,此间的界定已经是模糊了。
人与物的自然关系集合中尊重它物的物性顺势而为就可以借环境的势能和自然力而动,就可以省力省心来达到让物不知不觉在相对自由中为主体(我)所选择“支配”,看似又像是主体(我)被自然所选择“支配",人与物之间的互利纠缠,此间,“人中有物,物中有人,无物不人,无人不物”。物与我,我与物,物与心,心与物,之间究竟是谁选择谁,谁支配谁,谁决定谁,此间的界定已经是模糊了。
从身心养生与冥想角度,身与心的自然关系集合中尊重身体的自然物性顺势而为就可以借自身的气血运行规律和自律神经系统的运动规律而动,意识若即若离若存若亡界于清醒与昏睡之中,心无妄想无邪淫,以有利健康的变化自我调节发展,就可以减少体能与心神的内耗来达到让身体不知不觉在相对自由中为主体(吾心)所选择“支配”,看似又像是主体(吾心)被按自然规律运动的身体所选择“支配",心与身之间的互利纠缠,此间,“心中有身,身中有心,无身不心,无心不身”。身与心,心与身,身与物,物与物,之间究竟是谁选择谁,谁支配谁,谁决定谁,此间的界定已经是模糊了,吾梦蝴蝶还是蝴蝶梦吾?万物齐同合一,物我两忘的境界就会产生。这个是庄子齐物论的价值核心思想所在。
从经济学的角度,在不破坏其自然属性保持天然的原生态的使用价值时,我们称之为物尽其用,在管理学上尊重保持人自然本能的身心规律发挥最大的劳动力使用价值时,我们称之为人尽其才,那么,心身知行合一,人人合一,人天合一时,人的劳动力耗费就会被环境的外力所替代,或原来要耗费人的劳动力的,现在由于借助了社会与自然力之势而发挥出更多更大的劳动生产率,这就是在“心"(信息对称或全息)状态下心物合一的状态过程,机器的自动化与人工智能化可以说就是释放了人类的劳动力与时间出现的。这个过程即是人与人或人与物相拆互害的减少与互补互利增加的互过程,你的自由自主也是我的自由自主,这不仅仅是在社会学上的尊重民主(人性),还是要在自然科学上的尊重“物主”(物性),万物有万力,各力汇总为合力,万物有万道,各小道运流汇总合成大道。
德讲的是主体与客体各有所得,在把人作为自然系统子集时,是人与自之间空间上的用(使用价值)与时间(价值)互补互利关系集合,在把人作为社会系统子集时,是人与社会之间的“用”(空间上的使用价值)与时间(价值)互补互利关系集合,在人与人之间建立的关系集合中,互补互利是社会契约的产生的原因,社会契约的依据就是社会道德,真正的社会道德讲的就是取长补短的木桶效应的互补原理,损有余补不足不是劫富济贫,而是共同富裕。在劳动力与时间耗费成本一定时,由于劳动生产协作与合理交换和分配,发挥各人的生产优势与各物的使用价值,各尽其用,这个就是万物各有所得的大德!
前者的“道”讲的就是(自然价值)规律的自性,后者的“德”讲的就是“用”(使用价值)的互补性,万物皆有自已的规律,有同一与差异,即对立又统一,虽各行其小道又一统于大道,互补互纠缠,心中有身,身中有心,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人中有物,物中有人,小利并大利,小势乘大势,小道合大道,所谓的自由与民主都是在真正道德约束下为前提,离开了这个任何人的自由与民主都是空谈。即使是法(律)也是由真正的道德为依据,道德的形成是不变的,但内容却是在不同时空之中常新,因为法(律)的内容也是要常新的,如果法(律)产生的社会契约(制度),破坏了人与物的天然自性(天赋)与互补互利性,那么,这个社会的法(律)产生的社会契约(制度)的内容也就应是不合理的,其存在也应改为更符合人与自然选择所必须的,合理(道德)就是存在的依据,过度人为的存在未必合理(道德),这也是老子“无为而治”的在社会管理上的价值核心思想!
黑格尔说的“存在即合理”,其实是说反了,这是他把存在的合理性(绝对精神)作用与自已的理性绝对化夸大,没有认识到存在是以合理(道德)为前提的,不符合理(道德)的,就有不确定性,只有符合理(道德)的,才有确定性,故他的观点违背了这个逻辑得出的不讲理(道德)的辩证法成为了“诡辩论”,这个是他不懂易道逻辑又说“看不懂《易》,中国没有历史和哲学与科学只有玄学”的所在吧!悲哀的是许多中国人竟然被洗脑到信以为真!
提醒一下,从社会层面价值相对性角度。我上述的道德与后来在被俗儒尤其是董仲舒之后发展起来的提倡不利已甚至是舍已利人的伪道德是要加以区别的,伪道德是以古代社会的既得利益者提倡基层百姓为社会的贡献可以无偿劳动付出的不利己甚至是损已来利人的宗教信仰方式的洗脑,这其实是相对于封建社会剥削阶级变相的损(被统治者)人利(封建地主贵族剥削)己的一种隐藏的戏法。
发展到后来的道德绑架等,区分是否是道德绑架的依据是敌我关系,即以人民的成本耗费而汇聚得到的价值财富用慈善之名无偿捐助讨好敌对阵营,而没有回馈给曾经作为消费者产生的利润或支配劳动者为自已劳动汇聚的价值财富作页献的广大劳动人民,这种行为是丢了根伤了源,最后也就没力支付购买其投资再生产的商品或把羊毛薅光了,反受其害让自已的利益也受损,如果是有偿援助交际则是互补互利的,只是以略高于成本薄利来获得收益,当然,我们不能打击真心无偿为处身置境具有利益共同体社会作贡献的相对有余者补不足者,这个是互补。但如果他的价值財富是取之有道的,我们不应道德绑架去强人所为,即使是让其“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也无须,但对于掠夺社会公有财富与合理所得的危害者却应该惩罚,“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一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小)利天下,天下(大利)治矣”,这是杨朱道家的价值核心思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