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刘伯温之十一:成其美名

刘伯温之十一:成其美名

作者: 钟山风云 | 来源:发表于2022-10-28 10:20 被阅读0次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什么人?大老粗一个。他哪里有刘伯温这花花肠子,许多细腻心思?       

          况且,叫花子更谈不上,对刘伯温有多少缠绵悱恻的感情。

          更多的,是刘伯温一厢情愿。他自以为是,常自诩赛诸葛孔明,远超管仲乐毅,自己认为足以比肩张良,幸得辅明主,立不世之功。

          其实,在朱叫花子眼里,这个出主意的,不算什么。关键是那些出力卖命的。

          看看他把他封在最后一位,最末尾的伯爵,就知道了。

          “诚意伯”,这三个字,既是羞辱,也是蔑视,还是警告。

          叫花子更看中的是,马背上的实力。

          确实,一城一池,都象当年要饭似的,一碗饭一碗饭要过来,一块地一块地抢过来,那才叫实力杠杠滴。

            当然,多年以后,遇到了难题,朱元璋还是想念刘伯温了。

            只是眼下,他只关心,能推翻或巩固大明江山的刘伯温,所著的书哪里去了!

            朱元璋也超级算是知人善任,他知道,以刘伯温的脾性,必定是变着花样,拐弯抹角地将著作留了下来。

          那个死书呆子,断断不会让他视若珍宝,重要过自己的生命的那些东西,跟着他自己埋没在地下。

          如果那样的话,比杀了刘伯温,甚至诛他九族,更让他难受。

          只是,你说可恼不可恼,他不直接留给我!

          不过,也怪不得,自己都要了人家的命。

            虽然叫花子当时装聋作哑,不理刘伯温叫屈连天,其实,大家都心知肚明。

            岳飞被一个“莫须有”坑了,却留下了千古美名。相应的,宋高宗赵构就成了千古罪人。而替死鬼秦侩更甚,挨千万人唾骂,罚跪了几百年,还会一直跪下去。

            朱元璋可不准备干那种傻事。

            聪明人,都来阴险的招。哦,说错了,应该说,聪明人都悄悄的干活,张扬的不要。

            又不是谈婚论嫁,是吧。

            只是,这一来,死书呆子也来个悄咪咪的,让我猜哑谜,烦死个人啦。

            早知道就明取豪夺啦,严刑逼供,用他满族性命协迫,何愁这软骨头不低头。

            哼,一万部天书只怕都到手了!

            哎,还是不能和这些个老酸菜鱼们纠缠过多,把我一身龙气,都带偏了,也婆婆妈妈酸溜溜的。

            就这样,朱元璋连月来寝食难安。

          他深知《百战奇谋》是刘伯温的毕生心血精华,绝不会就此彻底烧毁。

            那么,是否落在刘氏兄弟手上?应该是没有。那两个傻儿子,还骗不了我的锦衣卫!

            又或埋在刘氏家宅地下?自从赢了天下,刘伯温的一举一动,朱元璋门清。

            思来想去,终归是个物件,还能隐形?翻天覆地,也必须要找它出来!

            于是,朱元璋又派胡惟庸去了,仔仔细细,旁敲侧击,再三逼查,问其家人、满堂子孙。

            有锦衣卫在,哪里能藏假的?

            应该客观地说,早期的锦衣卫,还是比较耿直、正直、文明的。毕竟,都还是打天下的那帮泥腿子。

            确实,肯定,以及一定,所有的人都认为是烧掉了,且没有别的版本。

            天下再无刘伯温,和他的一脑子坏水。

            那有没有可能?刘伯温自己偷偷的埋在家里哪个地方,留下给后世子孙呢?

            只要有可能的,就绝不能放过。

            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纵一个。这是锦衣卫的行为动指南。

            于是,皇帝老儿朱元璋又下圣旨,称军师刘伯温功莫大焉,还一生节衣缩食,两袖清风,堪称臣范,天下楷模。失去军师,如断肱股,皇上心疼极了。

          看看,君臣一片深情,多么令人潸然泪下。

            于是乎,时常想念,刻刻追思。为表诚意,特下诏书,将其府邸翻新,建成墓园“诚意伯府”,以彰其功,以显君王之深恩。

          一席话,深情并茂,听得天下文人骚客们,落泪不已,齐呼万岁,感恩戴德,如同自己同享诚意伯荣恩。

            其实呢。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你损不损啊?人家活着的时候,一家人一直过得寒酸,不见你关照。

          这下子人死了,你把人家府邸改墓园?

            一家老小,以后就驻守在这墓园里面生活了?

            更深层的目的,实际上,是要对刘家府邸来个翻天覆地的大搜查。连人带物,就连地上的每一根小鸡绒毛,都没有放过。

            这,还不够。因为,一无所获。

            嗯,朱元璋同学最喜欢耕田种地了,当三十一年皇帝就种了三十一年地。

          这不,种地上瘾了。

          在刘伯温家,也叫人也用锄头挖上了,真正的掘地三尺,不,起码三十尺,三百尺。翻了个底朝天,不留死角。

            结果,累累作事,尽皆徒劳。

            无论怎样,也没有找到《百战奇谋》兵书。

            当然找不到了。普天之下,独一无二,就一本的绝版书,就在你朱元璋手里呢!

            气急败坏的朱元璋甚至怀疑,也许刘伯温将兵书早已传给蓝玉、徐达、周德兴、冯胜等将军,于是又萌生诛杀这班功臣武将的念头。

            朱元璋哪里会想到,书,就在自己眼皮子底下?

            给朱元璋随手丢在一边,夹在《郁离子》书页里的,刘伯温的《百战奇谋》兵书,到底去了哪里?

            这是后话。

            这个谜,一直到二百多年后的崇祯十七年,朱元璋的重子重孙,末代明皇,遇到了闯王李自成造反,又一代农民军攻入北京城,才终于揭开!

            李自成在明朝皇宫的杂物之中,发现那本刘伯温手写原稿的《郁离子》。

          因为李自成非常崇敬刘伯温,所以,他特别细心翻阅,翻来覆去,爱不释手。又因为年代久远的关系,《郁离子》书页多有残破,这翻来翻去,才无意中发现页内有页,竟然是另有乾坤:《郁离子》内藏另一本书,就是传说中,早已失传二百多年的《百战奇谋》。

            这当真是天意弄人,《百战奇谋》为大明打江山,却再不愿为大明保江山。

            回头讲,这对刘伯温下手的胡惟庸也没有捞着好。

          刘伯温倒下了,胡惟庸也该完蛋了。最后,也是被老朱给解决了,搞了个胡党叛逆惊天大案,连锅端了几百家,连着砍了一万多颗人头。

          可以说,晚年所有的这些功臣们,几乎都没有好下场,当然是为了给他的孙子登基来扫除障碍。

            到了建文帝朱允炆登基之后,刘伯温的儿子刘璟是却一直忠心跟随建文帝的。

            为什么呢?

          前面不是说朱元璋事后又屡屡想起刘伯温吗。他回过头来,感觉有点愧对这书呆子,就把他儿子又从那死气沉沉的“诚意伯府”墓园里,弄进朝廷来,世袭,继承了“诚意伯”爵位。

            况且,朱元璋想着:虽然刘璟兄弟确实没有继承兵书,搞不好刘伯温平常,或多或少,可能私下里教授了许多给他儿子呢。

            把刘璟放在孙子身边,可以在关键时刻帮帮朱允炆。

            谁知道,这刘璟真的什么也没有学到。只学到了刘伯温的“忠君之道”。

            毕竟,儿子的智商和能力,更多的随母亲。

            后来,燕王朱隶起兵,从顺天府直捣应天府,在攻占了皇宫之后,文帝失踪,紧接着,刘璟就被朱棣给逮到了。

            这时,刘璟倒和自己的父亲一样,高风亮节了。他誓死只效忠于建文皇帝。

            对于叛臣逆贼,篡权得来皇位的朱棣,即使他是建文帝的亲叔叔,是朱元璋的亲儿子,他也是很不屑的。

            当时的朱棣却看他是个人才,又因为是刘伯温的后人,朱棣还是很尊崇刘伯温的。所以,朱棣本来还想留下他一条命的。只须说几句软话,甚至沉默不语,就够了。

            可刘璟不是,书呆子的酸腐劲倒是上来了。

            不知好歹的刘璟,不仅不投降,困在天牢里,还滔滔不绝、口吐芬芳,破口大骂朱棣不止。

            这是求死的节奏哇!

            朱棣无论如何,也狠不下心来。想到军师对朱家的大恩大德,尤其是想到军师对诸位兄弟的谆谆教诲,他一再沉住气。

            于是,派去了一拔又一拔,许许多多人,老师,兄门,亲友……劝了许久,刘璟居然毫不动心。

            这么顽固,朱棣能留他,朱棣身边的人也留不得他。

            朱棣明白了,他是想成其贞节,史上留名。

            也罢。为了那位老夫子,成全他吧!

            最后,朱棣不得已下令,把他给杀了。

            确实,刘璟的表现显得非常另类。因为他誓死不屈,忠心不二。而当事人建文帝自己却远遁,不知所踪。

          其他所有的人也都觉得,这件事情是帝王家事,清官难理家务事。

            刘璟却倔强地要选择一条绝路。

            他要用生命,谱写自己一生最大的輝煌。

            是的,有的人活着,什么都没有,只有命一条。

            刘璟在刘伯温那如太阳一般,巨大无垠的万丈光芒照耀下,用生命,如昙花一现,耀出了一簇光芒。

          可惜,也如烟花般易冷。转眼即逝,无人惦记。

          到如今,诚意伯府早已灰飞烟灭。

          后人为纪念刘伯温,倒是盖起了一座庙:诚意伯庙即刘基庙,背靠华盖山,木质结构,建于明天顺三年(1458),现在系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在浙江温州市文成县南田镇刘基故里景区内。

    诚意伯庙(网图)

            另一个诚意伯庙,改名为刘文成公庙,则是莒溪诚意伯庙,在苍南莒溪镇南山,明弘治七年(1494)刘基六世孙刘启宽从南田迁此所建。庙内有刘基及其两子像。

            此地山清水秀,是个好地方。

            刘伯温父子三人,在此也得享子孙后代的香火不断。

            莒溪刘文成公庙例享春秋二祭,迄今已有500多年祭祀历史。

          春祭为正月十五元宵节。

          秋祭在八月十五中秋节(南田刘基庙也有春秋二祭,时间不同:春祭为农历正月初一,秋祭定为六月十五。)

          两祭礼仪无别,一年一度,始自明正德年间,是明朝正德皇帝御口亲赐,宰猪倒羊,跪拜观礼,宾客云集,是刘氏家族盛大的祭祀活动。

            虽然说朱元璋不认帐,好歹他的子孙后代都认可刘伯温,从朱允文,到朱棣以下,都给予了极高殊荣。

          据说,莒溪刘氏家族会于正日前夜宰全猪倒全羊,福礼三牲。在南山刘文成公庙内举行盛大的“春秋之祭”活动:十四日晚安香案,摆置丰盛的祭品,供筵时令山珍、鸡鸭鱼鲜、木耳香菇、珍藏大桔(吉)梨(利)柿(市)等,全庙张灯结彩,大放铳炮、爆竹,西乐吹打,一应毕俱。十五日上午,后裔子孙按辈份序列,穿戴旧制礼服礼帽,由懂行者任“司仪官”传呼,主祭人率众行三跪九叩,敬香礼拜,宣读祭文,乐队及铳炮随仪式穿插鸣放,跪敬各式供品请飨,全仪式隆重肃穆。中午,将全猪全羊等祭品烧制,款待来宾,合族的人(每户代表)按辈份大小序列,分别自中殿至庑廊酒桌入坐,在刘基庙内欢饮一餐,称“吃祠堂酒”。

            这是刘伯温父子死去多年以后的事情了。

    苍南刘文成公庙(网图)

          刘伯温父子,老子死在了朱元璋手里,儿子死在了朱元璋儿子的手里。

            真可怜,一代忠臣父子了,最后落得如此下场,真的很令人惋惜了。

            可见,刘伯温的心思、精力,确实是没花在自己家里。

            连自己的儿子都没有教育好,倒是把朱元璋的子孙们,一个一个教得好好的呢。

            典型的,没有私心的书呆子。

            或许,也是不敢?

       

          看看当今世界,仍然是炮火连天,纷争不断。

            家国情仇,无止无休。

    某国征兵(网图)

        比较之下,惨剧无时无刻,无处不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刘伯温之十一:成其美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ezxt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