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灵感要从我参加的一个口罩拼团开始说起...... 主要内容是分析熟人社交拼团行为背后的心理学动机和原理。从拼团的用户行为层分为发起拼团和参与拼团两方。
◆ ◆ ◆
进入正文
回顾疫情严重时期,大家出不了门,于是需求引发的交易大多在移动社交软件上发生,微信朋友圈又燥起来了,各种分销折扣、拼团凑单遍地开花,一个熟人朋友,借着疫情期间口罩的刚需,通过某些渠道获取一些高质量的口罩物资,厂家小量不售,于是他发起了10-20人的拼团。
◆ ◆ ◆
交易模型
拼团是社交电商的一种形式,带着“低价”的标签,以熟人关系链信任背书,快速自发的裂变传播,推动了新电商的关键一环。如拼多多的拼小圈,都是基于通讯录好友建立的熟人社交。从拼团的用户行为层分为发起拼团和参与拼团两方:
情境下的需求和利益动机驱动用户行为:
人们的行为受情境的影响,没有情境就没有需求。 比如喜欢动漫的用户,在家呆久了无聊,正和朋友聊最新的漫展活动。 此时“无聊+讨论漫展”是一个情境,那么用户在这个情境的刺激下,产生一个期望需求——买票一起看漫展。他认为通过邀请好友可以在熟人社交关系链中,短时间内快速召唤共同需求的人,从而产生行为驱动,于是发起了漫展门票拼团。 对于参与拼团的用户来说,“我”此时的情境与你相似,“我”也喜欢看漫展,一个人看太无聊,大家一起买票更划算。◆ ◆ ◆
发起拼团的用户心理
好物分享亲友,人际联结更开心
-
一起买更便宜-人性的贪婪
如一些平台的团免团,即团长发起拼单成团可免单,还有拼团享半价,砍价0元购等。 人们总想要更多优惠更多折扣,追求无穷尽的利益,如果不加约束的话,人们的需求是“无限的欲望”。
-
认知偏差:普通用户不会将关系链视为金钱,人也是钱
其实省下的折扣也是价格体系的一部分,只不过是与你的朋友进行价值交换。 如3人拼团单价70元原价100元,你通过邀请2个朋友,就能得到30元的折扣奖励,另外60元本质是换你两个朋友。 即用户只需邀请朋友【非钱】,就可以得到团价折扣【钱】。 所谓认知偏差,即普通拼团消费者不会意识到自己的朋友本质上对于商家也是钱。 商家通过低价商品吸引用户主动邀请好友,其实在帮自己省去一笔广告费,这也是企业用户裂变的核心一环,即充分利用社交关系链,强调分享,以最低预算最大程度促使用户主动分享裂变【自传播】。
-
锚定效应:初始定价像锚一样将人们思想固定在某处,对比暗示下更容易接受当前定价
比如我这次参与的口罩拼团,市场价5元/个【锚定价】,而拼团价3.2元/个,其他朋友听到这个消息则反馈说,早知道这么好的口罩拼团价才3.2元,他就不在别处买了因为买贵了。 由此可见锚定价格就像参考物,对比暗示下用户会更容易接受新产品的定价。 即第一时间给用户一个锚定价,初始信息就能约束他的思考范围,从而影响他的价格感知和行为决策。其次相对价格是人们交易时的最大价值衡量条件,某个产品的相对价格降低,用户就会产生“便宜”的感觉,就会多买,觉得买到就是赚到。
需求满足,自我价值感上升,更积极幸福
◆ ◆ ◆
参与拼团的用户心理
熟人信任背书、价格更便宜,快速响应下单
通过朋友满足需求,人际联结更开心
◆ ◆ ◆
为何熟人社交拼团的营销效果好?
商家背后的心理
熟人社交-解决信任问题
用户行为心理
我们只有在各个环节掌握户行为动机和心理,才能更好的了解和满足用户需求,通过产品提供与市场相匹配的用户价值,企业与用户之间才会更好的平衡与长久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