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9年10月我加入小小sha导图+卡片第4期学习,到今天已经过去了930天。在这近三年中,知识卡片给我带来了很大的改变。
19年8月,我开始教学已经1年多了。有很多知识和方法需要向前辈、书籍、课程学习。
但是,我缺少一个好的笔记方法。工作后不像上学时,上学时,记笔记有个本子就行,我的笔记还被老师展览了出来。但工作后,知识变得更多、更杂,不像上学时那么系统。我一开始也是用笔记本记录,但是我发现找笔记、阅读笔记很麻烦,一个本子记满了还要换本子。在查找、翻阅上浪费很多时间。
我一直在寻找一种能够用简洁的文字、图形快速呈现大量知识点的方法。直到我在朋友圈看到有人分享知识卡片,我被这种知识呈现形式震撼到了。于是马上就报名了下一期课程。我以为要做成这种图卡笔记会很难,但没有想到的是只是用ppt和Xmind(思维导图软件),就能快速做出知识卡片。
我很享受制作图卡的过程,当看着自己一点点用文字和图形把知识呈现出来时,心里充满了成就感。
我开始用知识卡片做读书笔记、用知识卡片来做数学图卡。
001 我的2年图卡挑战
学完那一期的课程,我是有些迷茫的, 因为我做的图卡耗时长、不太好看,提取书中信息困难。我有些完美主义,有时做一张图卡就需要好几个小时。有时做图卡做到怀疑人生。
结营的那段时间,我发现我制作图卡的热情在逐渐消退。我担心这又是一次三分钟热度的结果。我并不想放弃,不想放弃掌握这个技能,不想放弃用图卡来升级自己的笔记系统。
2019年11月2日我参加了小小sha老师组织的#2019倒计时60天画图行动# ,开始在知识星球日更。后来继续参加了图卡共修营等活动,开始也在简书、新浪微博、朋友圈日更。
知识星球日更的第一张图卡坚持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开始日更的那几周,因为不熟需要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去总结、去呈现,我想放弃。我反复问自己为什么要坚持,我真的能够坚持下来吗。
我想起了15年的一部电影《破风》,在影片结尾,邱田为了突破自己的心率上限,用2年时间,一人一车在高原训练。我也打算用2年的时间去磨练图卡技能,突破自己的上限。
电影《破风》剧照在这两年间,我做了各种尝试和坚持。我用图卡来做数学教学卡片,我用图卡来为一本书做成套的笔记,我用图卡来传播金句,我用图卡来自我介绍。一直持续更新到了2021年12月25日,持续784天。同时我的简书写作日更,也持续689天。
书籍《高分智囊团》图卡笔记 简书日更689天这两年的尝试与探索,让我的能力不断增强,同时图卡在升级教学、扩大影响力方面为我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下面我来具体说一说我的收获。
002 不一样的图卡数学课
在开始教学的那一年,我的教学磕磕绊绊。我发现学生在学习时,容易想不起来有哪些方法。毕竟是新学的方法,做题时忘记一两个也很正常。
忘记了课上我会提醒,课下学生也会翻书和看笔记。但是遗忘不只发生在当前学的内容,当学的知识越来越多的时候,前面的知识也会遗忘。
看笔记、看书复习知识点……大部分学生都做不到。我开始尝试用数学图卡来展现知识点,课堂的笔记也以文字+图形的形式更有逻辑的呈现。复习的时候只需要看这些图卡或板书照片即可。
一元二次方程丨解 圆的线上板书这种图卡和板书形式结构清晰,非常直观。摆脱大段文字,板书做的快,学生理解的也快。
我的数学图卡教学是不是要开挂了呢?
不是的,我发现一个问题,数学与的学习是非常灵活的,我需要更加灵活的数学图卡。仅仅是用于记忆的图卡还不够。
于是2.0版本我开始尝试互动图卡。我发现,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容易卡在不知道用什么知识点,以及忘记有哪些知识点。那我就把需要用到的知识点做成图卡放到面前,告诉学生从这几个知识点中选择。这样一道解答题就变成了有多层选择的选择题。
其实,解决问题就是这样做出一个又一个选择。这些选择以图卡形式呈现出来以后,释放了大脑内存,学生有更多的脑力用于思考而非回忆。学习效率就提升了。
初二中心对称图形互动图卡我想,我的数学图卡终于要一帆风顺了吧。并没有。这种互动图卡方式更加灵活,但同时也比较耗时,时间花费在互动上。并且由于图卡过多,不容易存放。
在3.0阶段,我回归原来的一卡流,把知识点放到一张图卡上。不过与1.0不同的地方在于我对图卡作了分类。在原先概念卡(黄色))的基础之上,增加了绿色方法卡、蓝色思路卡、红色错点卡。
高一向量图卡不同阶段使用不同的图卡,在初学阶段呈现黄色的概念卡,在解题阶段呈现绿色的方法卡,同时对于一些常见题型思路回以蓝色思路卡呈现。解题过程中重复出现的问题,以红色错点卡呈现。每次上完课,学生都能收获图卡,很是开心。
在收集图卡的过程中,也收集了知识点、方法、思路和错误点。图卡把学习变成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情。这就是我的数学图卡课堂。
003 学习模式:阅读-制卡-写文
如果你告诉对方你读了一本书,对方一定会问你这个问题。然后自己哑口无言。感觉这本书里说了很多内容,但难以用一两句话来表达出来。
一方面,可能自己的提炼与表达能力需要增强了;另一方面,我们会发现语言的表现力是有限的。
这两年多,我以图卡共修营为契机,开始慢读书。阅读书上的内容,把知识点做成图卡,在简书、朋友圈、微博日更自己对知识点的思考。这就这样,两年间,我做了十几本书的图卡。涉及个人成长、亲子沟通、学习方法、心理学、教育学等多个领域。
书籍《让孩子心悦诚服》图卡我们在学习时最不愿面对的情况就是遗忘,学了忘让之前的努力付诸东流。
我把书上的知识做成图卡后,别人发现我的记忆力变强了。因为我对于读过的书能够马上说清楚里面的观点,在写文章时也能快速引用。这是因为当我想到某个书上的观点时,我就会去查阅我做的图卡,看眼标题再看眼内容,一目了然省时省力。
如今,这种阅读-制卡-写文已经成了我的主要学习模式。不仅仅对于读书,对于听课也是如此。
004 图卡扩大影响力
前面说的都是关于自己的专业发展与个人成长方面,图卡还扩大了我的影响力。
有时我会莫名其妙收到很多添加好友的信息。一问才知道,原来是看到了我做的图卡而加的我。我除了会分享自己的教学、阅读图卡,在参加一些课程时也会把老师讲的内容做成图卡分享给大家。在学习L先生的智识营时,在L先生邀请下,我把整套课程图卡做了出来分享给了同学们,这让我链接到很多人。这种听课-做图卡-分享的动作,帮我连接到了很多社群里的牛人,有育儿专家,有讲师,有活动组织者等。
社群+图卡笔记=超强链接力
005 坚持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之所以能获得这些收获,是因为我一直在做图卡。用是最好的学,把学到的内容用出来,分享出去,你就会逐渐变成专家。
我想,大家一定很好奇,我为什么能够把一件事坚持做两年呢。回过头看自己走过的这两年。我想是大概是以下这几点吧
①初始外力:我们启动一个新习惯,在初始阶段需要外力推动。2年前,我加入了#2019倒计时60天画图行动#,后来又参加了两期图卡共修营来打卡。这样的外部动力,给了自己的行动的初速度。
②能力到位:我在开始坚持日更图卡时,我想到的是我要每天都输出数张教学图卡。但是我发现我做不到,有时工作忙没时间做,有时知识点比较复杂不容易呈现,再加上自己不熟。所以做得很痛苦,特别想放弃。后来我会在状态差的时候做一些简单的金句卡,能力暂且跟不上就不要勉强自己。能力的增强不是一口气就能做到的。
③同伴榜样:在星球和简书日更图卡的那段时间,每次我发出图卡IVY都会点赞,同时IVY也在一起坚持做。看到同样有一个人在做在关注我,我的动力就变强了。
④困难的事拆分几步去做:我一开始是读书-做图卡-发文章一口气完成,这需要长时间的专注,对精力、体力、时间都提出了跟高的要求。并不是每天都能有这样的条件的。完不成,我就熬夜,弄得自己很疲惫。后来我把事情拆开,我会用碎片时间翻书划重点。晚上集中做出几张图卡,每天固定时间发图卡文。这样坚持就轻松很多了。
⑤持续的内力:有需求才有持续的内力去行动,需求离自己越近,内部动力就越强。我日更的内容都和自己的工作、个人成长密切相关。只要我在工作,只要我想成长,我就会需要图卡。就如同只要我想活着,我就需要吃饭一样。
⑥持续的外力;本来我想说,人有了内部动力后就不再需要外力驱动了。但我忽略了人的弱点。我们喜欢稳定,这种稳定有利于充分发挥我的能力,但这种稳定也会限制我们的发展,逐渐趋向于形式化。用是最好的学,那什么是最好的用呢?我认为挑战是最好的用。如果你想要让自己做得更好,就把自己丢进一个挑战中。报个押金打卡营,加入一些高能圈子,让外力提升自己的期待提升自己的能力。
006 新的挑战
昨天和小小sha老师聊了聊最近的成长,莎莎老师说因为视频号,今年是公众号重启的一年。我尝试了视频号,也开始写公众号。我想要挑战的是,1年日更100篇清单体文章,同时做到10次用视频号+图卡讲出来(*/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