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共1337字,阅读需3分钟。
2021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同时发布了《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和《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以下简称《小学指导要点》)。《小学指导要点》以促进儿童身心全面适应为目标,围绕儿童进入小学所需的关键素质,提出身心适应、生活适应、社会适应和学习适应四个方面的内容。至此,幼小衔接工作开始了官方的大力推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新生入学课程的1.0版
我曾经工作的树人小学和树人凤天小学一直重视新生的入学教育。传统的新生入学活动是在新生到校的第一天开始的。
上午,新生在家庭长辈的陪伴下来到学校,查询分班情况,找寻到自己的教室,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报名工作。家长填写《新生信息表》,缴费,老师与孩子见面,领取新书。报名活动就算结束。
下午,树人小学就将新生与家长同时安排进校园,“兵分两路”,进行培训。新生到教室,由一位老师完成按照高矮秩序进行座位编排,排队集合,认识前后小伙伴,路队行走到操场准备参加开学第一天的开学典礼;家长就到另一场地进行新生家长会,对孩子入学后的生活、学习等方面提出适应性要求。
下午半天的“适应性”培训,现在看来,就是“幼小衔接”的“适应性”课程了。
新生入学课程的2.0版
树人小学、树人凤天小学在一年级新生入学方面积累的经验,还只是算作新生入学活动,2.0升级版就是将其进行了课程化设计。
“新生入学课程设计”始于2015年的8月。为了做好新生入学课程,在原有的新生入学活动基础上,暑假里就开始了设计。“生活习惯”上要有哪些适应准备?“学习习惯”上要有哪些适应准备?“心理态度”上要有哪些适应准备?“家庭环境”上要做哪些适应准备?
2015年的一年级教师团队开始了“入学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将原有的内容进行扩充,进行校本教材的编写。一年级团队教师提前10天返校开始筹备新生入学课程。入学课程的内容包括了“入学前准备课程”“入学见面课程”“入学仪式课程”“入学适应课程”四大类别。团队教师将每个类别的课程进行细化设置并实施。“颗颗沙粒入汇泉”新生入学仪式及“小沙粒入学变形记”课程得以诞生。
新生入学课程的3.0版
2019年,因为新生入学新增校区问题倒逼学校调整招生服务方式,在上门现场审核的同时,开展了新生入学课程辅导,并将新生入学课程进行了升级开发,开启了暑期的新生入学线上课程辅导,成为了新生入学课程的3.0版。
在2.0版的基础上,将“入学适应课程”进行了再次优化并前置。从时间上,提前到放暑假的7月和8月。两个月的时间分成了三个课程阶段。从内容上,优化为“生活习惯”“阅读习惯”“运动习惯”三个大方面。从指导方式上,开辟了线上指导的路径,学科教师组成幼小衔接小分队,实行“包干制”,让新生和新生家长在入学前开展“适应性”课程学习,为9月的入学做好各项准备。
教育部提出《幼小衔接指导意见》,表明了国家对幼小衔接的重视。《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以下简称《小学指导要点》)以促进儿童身心全面适应为目标,围绕儿童进入小学所需的关键素质,提出身心适应、生活适应、社会适应和学习适应四个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将更加科学更有针对性地对幼小衔接进行指导,改变小学和幼儿园教育分离的状况,过度重视知识准备超标教学、超前学习的状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