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春写的《课堂管理,会者不难》这本书,有一段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课堂纪律出现问题,教师进行干预,出言一定要慎重。第一句话说的对不对,好不好,往往决定着整个事情的走向和成败...
身为一线教师,曾用血淋淋的事实感受过王写的那些情况。上课明明看见某学生在和同桌说话,我说:***,咱们在上课呢,在那说什么说。有的学生就会下意识的反驳:老师,我没说。有的学生会说:老师,我在问他题呢...
和学生较真吧,第一耽误上课,第二,这个真儿也无法较,我坚持说***在说话,***坚称他没说,让谁判断?找个证人,学生?有的学生碍于同学面子,肯定不会揭穿他。那样不但弄的自己很没面子而且还降低自己的威信,最后只能不了了之,学生还会觉得这个老师很好欺负,下节课还会想说就说,丝毫没有忌惮。最后还弄的自己好几天心情都不好,毕竟课堂上被学生顶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所以自从读了王晓春写的这本书后,每次在课堂上出现纪律问题,需要我进行干预的时,我都会先在心里打打腹稿,再说出口,再也不会像以前一样,随口一说,根本不考虑这样说出去的后果是什么。
今天我上课时,张**走到教室后边去听课(课堂上如果哪位学生因为瞌睡或其它情况,可以在不经老师允许的情况下,自己去教室后边站着听课),郝张**平时就不咋学习,上课睡觉,接话都有他,还时不时的爱跟我撒个娇。他一到后边,我就猜想到他又找人说话去了。果然,坐最后一排的刘**的同桌正好不在,郝张听着听着课,就往苏刘身边凑,然后两个人如我所料的开始聊上了。越聊越热乎,我得出手了,不然影响身边多少同学认真听讲啊。
我心中谨记王晓春写的:不要用指责的口气,不要用命令的口气,而要用询问的口气,千万不要讽刺挖苦。
我说:张**,我不知道刚才你和苏在讨论什么问题,但是现在是我讲课时间,不是讨论时间,我讲完会留出提问时间的,如果还有不懂的,可以举手问我。如果一会你俩实在是控制不住讨论的心情,你坐回自己的座位好吗?郝点了点头。我继续讲课。接下来他俩都没有再聊天,我顺利的完成了教学计划。
今天我没觉得我处理的有多高明,张虽然不爱学习,但还不至于顽劣,如果遇上个比他死皮的学生,我也不知道我这样说会不会取得同样的效果。但是今天已经迈出了第一步,正如王晓春写的:“第一句话怎么说“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专题。题目虽小,展开就是一个大宇宙。以后我会更加注意“第一句话怎么说“,并且进行研究总结,相信这种实操性很强的研究比起那些大而空的教育理论更有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