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博客查看 本文 最新内容,排版更美观ヾ(•ω•`)o 如有错误欢迎指出~
IR 信息检索系列笔记:
前述文章介绍了几种基本信息检索模型,本文将介绍如何评价一个现有的文档检索系统。
Evaluation in Document Retrieval
一个检索系统的好坏,通常取决于其检索结果与用户查询的相关性,此外还有检索用时、检索范围等等。这里仅针对评价相关性展开讨论。
相关性 | Relevance
如何度量相关性?考虑如下三个待实现的要素:
-
A benchmark document collection (基准文档集)
-
A benchmark suite of queries (基准查询集)
-
A usually binary assessment of either Relevant or Nonrelevant for each query and each document (对基准查询结果打分)
当然,这个「打分标准」可能会随每个人的信息需求而变化(the information need is translated into a query),因此这个指标不是确定的(more than binary)。
有了以上三个基本要素,我们就可以构造出一个合理的测试集:包含文档集、查询集和有关评价机制。
测试集 | Test collections
在制定测试集的时候,往往要先标注好相关的「查询-文档」对。对于小的测试,可以采用人工标注(遍历文档集和查询集)。
但对于较大的测试集则不行(如 TREC 测试集)。此时,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 Pooling | 池化
直接用已有的几个检索系统在「总的基准文档集」中检索,取出每个检索的前 n 个结果,取并集,用这个「新的集合」作为「模拟基准文档集」进行标注,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范围。
- Sampling | 抽样
可以通过随机抽样估计真实相关集的大小。
- Search-based
与其阅读所有的文档,不如人工用较宽泛的 Query 先得到一些检索结果,再在这些结果中标记。
有效性度量 | Effectiveness measures
有了合理的测试集,只需要用待测试 IR 查询「基准查询集」的内容,对查询结果与「查询-文档」对比较,即可得到有效性度量。
以下介绍两个在度量有效性过程中常用的变量。
精度和召回率 | Precision and Recall
在检索结果的 Top n 中,我们定义如下变量:
Precision (精度): Proportion of a retrieved set that is relevant.
Recall (召回率): Proportion of all relevant documents in the collection included in the retrieved set.
与这两个概念相关的还有 Miss (漏识率) 和 Fallout (误报率)。
对应的混淆矩阵(Confusion Matrix)如下表:
/ | 相关 | 不相关 |
---|---|---|
检索到 | A | B |
未检索到 | C | D |
这样的计算过程没有考虑到检索结果的顺序,事实上相关文档排在前列的搜索引擎才是我们最需要的。
有序检索 | Ranked retrieval
考虑搜索引擎返回的结果是有序的,取 Top n,则计算 P/R 的方法可以加以修正:
对检索到的文档按照 ranking 排列,顺次计算 P/R,每次计算时考虑前 k 个文档。最后会得到一组 n 个 P/R 值,再对 Top n 中的「相关文档」对应的 Precision 取平均。
同一关键词的查询结果 平均值计算上图中,我们对搜索引擎 A 和搜索引擎 B 查询了同一关键词,并取了 Top 10 的查询结果,其中各有 5 篇相关文档,经过计算可发现,A 的检索结果更优。
但是,如果我们要对同一个搜索引擎 A 用不同的关键词来查询呢?
不同关键词的查询结果对于不同的 query 可能 Top n 中有数量不同的相关文档,此时的 Recall 就会不一致。如果我们要计算同一 Recall 值处的精度,则需要用到插值方法。
跨查询平均 | Averaging across queries
仅用个别的 query 难以在数据巨大的文档集中得到准确的 P/R 值。因此需要考虑更多的 query,并对结果再次平均。
由此,引出两种平均的思想:
- Micro-average (微平均): each relevant document is a point in the average. 只针对该搜索引擎下一个 query 的命中结果,求出平均精度。
- Macro-average (宏平均): each query is a point in the average (Most Common). 针对该搜索引擎下的许多 query 的微平均精度,再求总的平均精度。
做宏平均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将所有 query 视作平等的点。因为在微平均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只关注一些大样本、常见样本,而这些样本并不能完全体现搜索引擎的性能。而宏平均关注其他小样本、偏僻样本,这些样本的检索结果体现了搜索引擎内部的类别分布是否均匀。
这种方法也称作 MAP (Mean Average Precision),平均之上的平均。
绘图 | Recall/Precision graphs
如果只关注平均精度,则会隐藏检索结果的一些有效信息。如果用图表的形式呈现,则更能观察到趋势。
如果直接把 ranked retrieval 的结果画在图中,会得到一条「锯齿状」的曲线。因为在同一个召回率下,随着结果数的增长,精度是垂直向下的。
锯齿状的PR图此时,如果我们想要关注曲线中的:
- 特定召回率(10%、20%等)下的精度
- 零召回率(系统尚未返回结果)下的精度
由于各个 query 对应的相关文档总数不同,观测到的召回率点也不同。此时就需要对离散的点用 interpolate (插值),做出连续的曲线,才能确定这些点的精度。接下来讨论如何选取适合的插值方法。
直接连接各点?连接最大值?连接最小值?连接平均值?
零召回率时假设为零?假设为最大精度?假设为平均精度?与起始点相等?
基本原则:从平均来看,随着召回率的增加,精度应该是单调递减的。
基于这个原则,可以得到
即:选取「当前区间」最大的精度点,再以「召回率大于该点的区间」为「新区间」,选取最大的精度点,迭代至 100%。
最后用「阶梯状」曲线连接以上各点,可以得到单调递减的曲线。
阶梯状的PR图E and F
综合考虑 P/R 值,可以计算出如下单值评价指标。
E Measure
用于强调精度或召回率中的某一个指标,同时兼顾另一个指标。
根据 的取值,增大 代表强调精度的重要性,反之强调召回率。
令 ,可以得到
当 时可得到二者相同重要性的效果,此时的 具有的物理意义是所有相关文档 和所有检索到文档 的集合的对称差的基数除以两个集合的基数。
F Measure
将 取补,可以得到
其中 分数则是 P/R 值的调和平均,较为平均的兼顾了二者。这是分类与信息检索中最常用的指标之一。
之所以使用调和平均而不是算术平均,是因为在算术平均中,任何一方对数值增长的贡献相当,任何一方对数值下降的责任也相当;而调和平均在增长的时候会偏袒较小值,也会惩罚精确率和召回率相差巨大的极端情况,很好地兼顾了精确率和召回率。
单值评价指标 | Other Single-Valued Measures
类似 和 这样的单值评价指标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样能够更好的优化度量。此外,在文档评价中,我们还有如下指标:
- 期望搜索长度 | Expected search length
定义在弱顺序文档,量化的用户查找 K 个相关文档所需工作量。这项指标计算预期用户在找到第 K 个相关文档之前,按顺序浏览搜索结果列表将要看到的非相关文档的数量。
- 损益平衡点 | Breakeven point
寻找 Precision 等于 Recall 的点,通常在分类任务中用到。
- 平均排序倒数 | MRR (Mean Reciprocal Rank)
对于某些 IR 系统(如问答系统或主页发现系统),只关心第一个标准答案返回的 rank,越前越好,这个位置的倒数称为 Reciprocal Rank (RR) ,对问题集合求平均,则得到 MRR。即,把标准答案在被评价系统给出结果中的排序取倒数作为它的准确度,再对所有的问题取平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