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苏轼《六国论》

苏轼《六国论》

作者: 阳光恋春和 | 来源:发表于2022-06-29 22:50 被阅读0次

春秋之末,至于战国,诸侯卿相,皆争养士自谋。其谋夫说客、谈天雕龙、坚白同异之流,下至击剑扛鼎,鸡鸣狗盗之徒,莫不宾礼。靡衣玉食,以馆于上者,不可胜数。越王勾践有君子六千人,魏无忌、齐田文、赵胜、黄歇、吕不韦皆有客三千人,而田文招致任侠奸人六万家于薛,齐稷下谈者亦千人,魏文侯、燕昭王、太子丹,皆致客无数,下至秦、汉之间,张耳、陈余号多士,宾客厮养皆天下俊杰,而田横亦有士五百人。其略见于传记者如此。度其余当倍官吏而半农夫也。此皆役人以自养者,民何以支而国何以堪乎?苏子曰:此先王之所不能免也。国之有奸,犹鸟兽之有鸷猛,昆虫之有毒螫也。区处条别,使各安其处,则有之矣;锄而尽去之,则无是道也。吾考之世变,知六国之所以久存,而秦之所以速亡者,盖出于此,不可不察也。夫智、勇、辩、力,此四者皆天民之秀杰也,类不能恶衣食以养人,皆役人以自养也。故先王分天下之富贵与此四者共之。此四者不失职,则民靖矣。四者虽异,先王因俗设法,使出于一: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虽不尽然,取其多者论之。六国之君虐用其民,不减始皇二世,然当是时百姓无一叛者;以凡民之秀杰者,多以客养之,不失职也。其力耕以奉上,皆椎鲁无能为者,虽欲怨叛,而莫为之先,此其所以少安而不即亡也。始皇初欲逐客,用李斯之言而止;既并天下,则以客为无用。于是任法而不任人,谓民可以恃法而治,谓吏不必才,取能守吾法而已。故堕名城,杀豪杰,民之秀异者散而归田亩,向之食于四公子、吕不韦之徒者,皆安归哉?不知其槁项黄馘以老死于布褐乎?亦将辍耕太息以俟时也?秦之乱虽成于二世,然使始皇知畏此四人者,使不失职,秦之亡不至若是其速也。纵百万虎狼于山林而饥渴之,不知其将噬人。世以始皇为智,吾不信也。楚汉之祸,生民尽矣,豪杰宜无几;而代相陈豨过赵从车千乘,萧、曹为政,莫之禁也。至文、景、武之世,法令至密,然吴濞、淮南、梁王、魏其、武安之流,皆争致宾客。岂惩秦之祸,以谓爵禄不能尽縻天下士,故少宽之,使得或出于此也邪?若夫先王之政则不然,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呜呼,此其秦汉之所及也哉?

相关文章

  • 苏轼《六国论》

    春秋之末,至于战国,诸侯卿相,皆争养士自谋。其谋夫说客、谈天雕龙、坚白同异之流,下至击剑扛鼎,鸡鸣狗盗之徒,莫不宾...

  • 苏轼《六国论》

    翻译: 春秋末年,直至战国,诸侯卿相,都争相供养士人(来)为自己谋划。(上至)那些谋士辩客、善于辩论、善于言辞的人...

  • 三苏论六国

    三苏——苏洵、苏轼和苏辙,都写了《六国论》,都是针对北宋王朝对内因循守旧,对外屈膝求和而作的,均是有感而发,遗憾的...

  • 一次关于六国灭亡的讨论

    苏洵写了六国论,苏辙写了六国论,李桢写了六国论…… 关于六国灭亡的话题作文现在开始讨论。 苏洵:不该这么的软弱,六...

  • 宋元‖苏辙《六国论》

    苏辙,北宋宰相。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六国论》是苏辙政论文的代表作品。 【原文...

  • 学习古诗词(11) - 草稿

    苏洵,字明允,自号老泉。眉州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亦为唐宋八大家。散文有《六国论...

  • 六国论疏

    六国论疏 苏公老泉之于《六国论》,其中之理,共所知也。然惟‘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吾以为其误。 燕乃...

  • 2021-08-14随笔

    初读《六国论》,六国破灭的原因,是赂秦。以割城来得一夕安寝。实则犹抱薪救火。今日重新朗读苏洵的《六国论》,以...

  • 致少年

    少儿何须六国论,一身戎装照乾坤。踏上凌霄不变志,万古美名佳话存。

  • 六国论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苏轼《六国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fixb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