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民之难治,以其上有为,是以难治。
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译文:
百姓之所以闹饥荒,是因为他们的税赋太重了,所以才会导致他们没有足够的粮食吃。
百姓之所以难治理,是因为居上位者擅自替他们做了很多事情,而并非民愿,所以才觉得难治。
百姓之所以看轻生死,是因为他的求生太困难了,所以才会觉得对死亡看得那么轻。
只有那些生活恬淡、清净的统治者,才会比那些重视自己物质生活的统治者贤能明智。
个人感想:
从此文可以看出老子生活的年代,百姓生活都苛捐杂税,亩产不足以支付苛税,百姓生活困难,求生不易,求死却很容易。而上位者却很看重自己的物质生活,导致民不聊生。所以老子才会主张“无以生为者贤于贵生”。
一个只过着奢靡生活的君主,和一群食不果腹的百姓,这个对比十分的鲜明和刺痛。老子的无为而至,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在那个苛税太多,对于百姓不利的政策太多的年代,相信老子也不能说颁点贤明的政策吧,估计就拉去杀头了。所以只能说少颁布带你政策吧,无为而治,让百姓自己修养生息比什么都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