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广孝此人,是历史的一个bug。他干的最大的一件事,是主编了“靖难之役”这场历史大戏。
姚广孝法名道衍,在元末明初是个名人,著名的政治家、高僧和诗人。
他积极鼓动朱棣走上造反之路,并发挥他所有的才干,辅佐他打败朱允炆,夺取皇位。
但是,在本该享受胜利果实,论功行赏的时候,姚广孝却对高官厚禄不感兴趣。
朱棣允他蓄发还俗入朝为官,他也拒绝了,每天穿上官服上朝,下朝就回到寺庙换上袈裟,仍旧做他的和尚。
那么,姚广孝费七八力怂恿朱棣造反,出生入死一场,他到底图个什么呢?
姚广孝出身医药世家,只不过家道中落,到他出生时已经很贫寒了。
姚广孝从小就有主见,见家人从医却贫穷,倔强地不肯学医,决定读书考功名,如果失败,就出家当和尚。
到姚广孝14岁时,家里实在供不起他读书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他直接跳到了出家环节。
1348年,14岁的姚广孝在妙智庵出家,师从径山寺愚庵智及,进修禅学,后来又与灵应观道士席应珍结为忘年交,学习了道法。
姚广孝兴趣广泛,而且不走寻常路。他不但佛道双修,还精通儒学及兵法,同时还喜好诗文,结交了王宾、高启等诗文名家,是个令人羡慕的学霸。
要知道,姚广孝出家时正值“红巾军”起义,到处一片混乱,但这丝毫影响不了姚广孝修习各种知识。
1382年马皇后去世后,需要选取名僧为其诵经祈福。朱元璋慧眼识人,选了姚广孝住持北平庆寿寺,后来又让他跟从侍奉燕王朱棣icon。
从那以后,姚广孝除在庆寿寺诵经修禅之外,还经常出入燕王府与朱棣密谈,要说密谈内容与“靖难”无关的话,恐怕很多人不信。
朱元璋怎么也没想到,当时的一个决定,促成了朱棣和姚广孝的“双雄会”,间接为“靖难之役”创造了条件。
1399年朱允炆登基后,开始了削藩。一时间,31岁的朱棣感受到了莫大的危机。
见此情景,已经年近花甲的姚广孝做了一件事:积极劝说朱棣造反。
朱棣被姚广孝的大胆奔放惊到了,踌躇一番才做出决定,仿佛他才是那个花甲老人。
在“靖难之役”中,姚广孝不但作为军师指挥作战,还肩负着精神支柱和定海神针的职能,随时鼓舞士气,振作军心。
经过一场艰辛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朱棣终于取得胜利,登上皇位。
姚广孝,当仁不让的开国功臣,本该高官厚禄。但他对功名利禄根本没有兴趣。
到了1404年,朱棣让姚广孝还俗为官,并授太子少师职,下令要求他蓄发,恢复其姓氏姚,赐名广孝。
但姚广孝只接受复姓赐名和官职,拒绝蓄发还俗,此后他每日整装上朝,一下朝就回到寺庙,披上袈裟继续当他的和尚。
同年六月,苏湖一带水利失修,洪涝成灾,朱棣先命姚广孝回乡赈济,趁机归拢人心。
离家二十多年的姚广孝衣锦还乡,供奉已故父母的牌位,携带钱财大派街坊,让乡族共享荣华。
不过,姚广孝遭到了姐姐和好友的敌视,他们不愿意见他,认为他是策划“靖难之役”的“乱臣贼子。”
在半僧半俗的岁月里,姚广孝受命重修了《明太祖实录》,又动员两千余人重修《永乐大典》,深得朱棣赞赏。
1418年三月,姚广孝病重,朱棣亲自到庆寿寺探望。不久后,姚广孝病逝,享年84岁。朱棣亲自为他制了神道碑。
姚广孝能够推动朱棣造反,并取得成功,其指挥和政治才能毋庸置疑,可以说是明朝盛世的功臣元勋。
然而,也有不少关于姚广孝的负面评价,认为他“妖僧”,是朱棣“谋逆篡位”的帮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