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在看不见的深夜里,磨一把虚构的刀,去雕琢一个精美的自己。
在朋友圈看到一个朋友发的截图,标题是《失手》内容是,你有没有试过在晚上,磨一把虚构的刀,去杀一个看不见自己。
看到这个截图的时候,我立马点赞,说的太有道理了,这都是那些神人说出来的话呀,直指人心的深处。这不就是我内心的写照吗,我一直在找这把刀,想去干掉过去失败的自己。
在大脑的高潮过后,人就慢慢冷静下来了。自问自己,自己怎么就要去磨一把刀呢,难道除了刀就不能是其他东西吗?不能是手枪,是弓箭,是板砖……
为什么要一定去杀一个看不见的自己呢?为什么不能是用刀去切菜,然后吃好点,把自己的生活过好呢?为什么不能去杀别人呢?自己有这么可恶,需要用自杀才能解决问题吗?可是死去了的自己问题就解决了吗?……
这样一路问下去,就问到了,说这句话的人,是站在什么样的观点角度来看待问题的呀?他具有什么样的逻辑能力?对个人来说,这样的逻辑是不是正确的?具体到最后就是,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点赞是在鼓励作者的某个行为吗?
去深夜里,磨一把看不见的刀,然后去杀自己。当我点赞的时候,是因为我看到了这句话里的自己,是看到了自己不够完美的地方。我确实想回到过去去改变自己的起点,让自己现在的成就能够更高一些。当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就直接点赞了,想这句话认同了。
我想作者是在这句话里也看到了过去的自己,看到了过去的自己不够满意的部分,造成了现在的自己遇到事情,给自己带来烦恼。想着活到过去,就可以用刀将过去的自己给斩掉,然后重新创造出一个新的自己,一个满意的自己了。
如果说,真的有这样的机会,回到过去的时间,有那么一把刀,真的能够斩掉自己重新来过。然后回到现在,人依然会发现,自己又要用这把刀回到过去,再来一次斩首行动。
这是因为一旦有这把刀的存在,那么人就会越用时习惯,越用越顺手。而人在追求完美的道路上,总是有各种瑕疵存在,不断地斩掉过去的自己,想着现在的完美,最后的结果是不断多少次的斩掉自己,终究是无法完美。
人在内心深处看到自己的不够完美,不能够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却永远在追求成为一个完美的人,就容易永远落入到自责的过程中间。看到的瑕疵越多,个人想改变的心态就越强烈。可是所有的改变,都是在斩掉过去习惯的自己,只是看不见而已,却认为没有发生。
其实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斩掉过去的自己,只是这个斩掉自己的过程是一个很缓慢发生的,一般人不细心发现根本就感觉不出来。
当一个人学会一样新的技能的时候,在生活中慢慢使用哪个技能的时候。这个时候使用新的技能占用了自己的时间,就无法去做以前做的事情了,在习惯强化的过程中间,将过去习惯给改变了,这就是斩掉了过去的局部自己。这样的斩掉自己才是一个人可行的方式。
单独的回到过去,破而后立, 重新来过,这样的成本太大了。更有可能的情况是破而不立,东山再起并不是生活的常态,大部分都是倒了就倒了。
人的手中应该握有一把刀,这把刀是用来剔除自己身上的杂质的,将自己雕琢的精美绝伦。毕竟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是独立的独一无二的人,来到世界上,必然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只是我们学了太多外在的所谓混乱的知识,掩盖了个人的双眼,看不到真实的自己,看不到自己独有的价值所在,没有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
以前在某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说的是一个小孩在看到一位雕塑大师在雕作品。小孩说,大师真厉害可以将一个顽石雕成一件栩栩如生的艺术品。大师回答说,这个石头本来就是一件艺术品,我只是将其中的杂质去掉而已。
小孩和大师的对话,正好展现了两种不同的世界观。小孩刚开始认识社会,看到的是美好的就是美好,是糟糕的就是糟糕,看山是山。自己没有能力去创造美好,所以在他的心中石头就是石头,不知道还有其他变化。
大师的心中有美,他知道石头的价值在自己怎么看待它。大师因为有创造力,知道在所有的表象背后,都有可能有另一种境界。所以当看到一个石头的时候,他就将自己内心中的美,用自己手上的刀来展现这种美。
人在不同的阶段,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然后人生阅历的不同,在一些事情上所做的选择也不同。
同样是刀,有的人看到的是如何斩掉过去失败的自己,有的人是用刀来对自己精雕细琢。一个是看到了糟糕的自己,一个是看到了其实自己本来就很美,最后所采取的行动也不同。
糟糕的自己,永远在追求所谓的好,追求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这样永远看到的是外界的美。而本来就很美的人,看到的是自己身上本来就具有的价值,只要将自己身上那些所谓的杂质剔除,最后剩下的自己,就是一个精美的自己。
外在世界太过巨大丰富 ,不管怎么追,都有追不完的美。当追求外在的时候,各种不同的审美标准让人应接不暇,追到最后可能就失去了自己内心的美。
反而是坚持追求自己内心中的美,这样的美才是属于自己的,才是自己独一无二的价值所在。这样美的你,才是世界需要的,世界才没有失去独一无二的你。当你在追求外在美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复制品了,世界已经没有办法保持你的独特价值了,才需要复制。
所有的艺术创作的大师,都没有听说谁要努力的去追求外在的什么,而是追求内心的声音,追求你内心的呼唤。
艺术本来就是无法复制的,当艺术大师去追求外在的时候,就是在模仿别人,那就不是创造,就没有看到自己的价值所在。而每个人大师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气质,这个时候追求外在就偏离了内在的真实自我,个人就没有看到自己内心表达的是什么,而是别人教你表达的。这个时候不是创造,而是在模仿别人,也不是艺术。
既然所有的人都是一件未完成的艺术品,那么每个人都需要有那么一把刀。这把刀要足够锋利,要足够灵活,既能够斩掉自己身上的杂质,也不至于伤到自己。在时间的作用下,对自己精雕细琢,将真实的自己展现出来,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至于这把刀要如何找到,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法。至于这把刀要被打造成什么样子,那就只能是根据个人的需要了。毕竟自己雕琢的成果,完全取决于自己的这把刀是怎么样的,对于刀的选择,越是挑剔,越是有可能雕琢出一个成功的艺术品。
你如何打造这把刀,决定了未来的你将成为一个什么级别的艺术品。
我不知道艺术家是如何找到那把属于他们自己的刀的,我只能讲我自己对于刀的理解,我是如何找这把刀的。
对于我的这把刀,我找到的是写作。一是因为在写作中我锻炼了自己的思考能力,二是在写作中,我看到的是自己,看到是自己内心的迷惑部分,然后在一点点的用写作这把刀,将自己身上的杂质一点点的斩掉。
在这个写作的过程中间,我用这把刀,看到了我未曾看到的自己。原来我也和别人一样焦虑自己的未来,为无能的自己烦恼,总是抱怨自己,对自己进行攻击。到我开始写作后,当我写作写了一年的时间的此刻,我发现我更加认识自己了。
我看到了不一样的自己,原来我所讨厌的自己,里面其实有巨大的价值。只是我一直在追求外在的美好,想着别人的都是好的, 自己现在的烦恼都是因为自己不够好。
其实不是我不够好,而是我自己想着都是别人的好,忘记了其实我自己也是很好的。放弃了自己的长处,用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较,最后的结果是自己永远的烦恼,永远在焦虑生活。
当我没有写作,没有找到写作这把刀的时候,我只看到别人生活的美好,对别人的生活羡慕无比。想着自己什么时候,才能过上别人那种幸福的人生呀。
在写作的过程中,用刀对自己精心雕琢后,才发现那些我所谓羡慕的好,我在一开始为人的时候就拥有了。别人之所以过的比我好,只是因为他们更多的保持住了自己本来的面貌,将自己独特的正面价值活出来了。
我因为在开始的时候,是个小孩,只看到了石头。再因为错误的教育,让我去追求别处的美,进而忘记了自己的美。一味的想着去追求雕刻大师的那种美,却忽视了只有看到自己内心的美,才能得到创造的美。
所谓的改变,其实就是剔除自身的杂质,而不是去追求别人的那种改变的美。每个人过往的经历里面都掩藏着自己独特的价值,忽视自己独特的价值,去追求成为别人的复制品,这个时候,世界就失去了你。
复制的别人,永远都不是你自己。找到自己的那把刀,就相当于是周星驰电影《大话西游》里面的三颗痣。如果孙悟空不去找那三颗痣,怎么会是孙悟空呢。
所有的成功学,都在教人改变;所有的心理学,都在教人认识你自己。
毕竟你作为人才是最有价值的,成功只是你人生的一个结果。结果可以有无数个,高考成功也是一个结果,事业成功也只是一个结果。可是你自己就只有一个。
谁都想拥有这么一把虚构的刀,能够对自己精心雕琢,只是不知道最后能够找到的有几人。
如果找到了,就不要放弃,他代表了你未来的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