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长治市:走进龙门寺,深山里的古建筑博物馆

长治市:走进龙门寺,深山里的古建筑博物馆

作者: 申威隆I关中拍客 | 来源:发表于2024-08-14 22:42 被阅读0次

    在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石城镇源头村北约1.5公里的龙门山里,坐落着一座始建于北齐天保元年(550)的龙门寺,保存着五代、宋、金、元、明、清六个朝代的古建筑。1996年11月20日,龙门寺被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4年2月15日夜晚,我在石城镇住了一宿。第二天清晨,顺着河流,进入山谷,来到四公里外的龙门寺。时间尚早,大门没开,我使用无人机对龙门寺进行航拍,寺院的全貌和周围的自然景观一览无余。这里位于三山一水怀抱的小山包上,壁立沟深,泉水潺潺。

    在龙门寺的前方,有一条青石铺砌的香道,从谷口一直延伸至山门,路边生长着高大的白皮松树。龙门寺坐北朝南,分三条轴线布局,中轴线为三进院落,现存山门、正殿和后殿,两侧是西配殿和东配殿。早上8点半,龙门寺对外开放,购买20元门票后,我进入寺内参观了一圈儿。

    1.山门(天王殿)

    这是一座金代建筑,殿内供奉四大天王,面阔三间,进深四椽。悬山式屋顶,斗拱五铺作,前檐双下昂,后檐单抄单昂。历代维修大木构件更换较少,柱额、架枋、斗拱等均为金代遗构,前檐当心间补间斗拱45°、60°、斜拱共用等金代特征明显。

    2.正殿(大雄宝殿)

    这是一座宋代建筑,建于北宋绍圣五年(1098),坐落于条石垒砌的塔基上,殿内供奉着释迦摩尼佛像。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平面呈方形。单檐歇山顶,收山较大,出檐深远。斗拱五铺作,单抄单下昂,耍头下昂形。从开间比例,到构件细部,跟《营造法式》的规定非常接近。

    3.西配殿

    这是一座五代时期的建筑,建于后唐同光三年(925),殿内供奉着“西方三圣”和地方神祇,殿前矗立着一件雕刻于后汉乾祐三年(950)的石经幢。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殿顶举折平缓,檐头仅施圆椽,筒瓦饰顶,板门槛窗,构造简洁,不事张扬,极具唐代建筑的遗风。

    4.东配殿(观音殿)

    这是一座明代建筑,建于明弘治十一年至十七年(1498—1504),殿内供奉着“华严三圣”和观音菩萨。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前后插廊,单檐硬山顶。跟元代以前建筑相比,斗拱比例缩小,柱子变细加长,屋坡变得险峻,装饰构件增多。

    5.后殿(燃灯佛殿)

    这是一座元代建筑,殿内供奉着燃灯古佛,坐落于第二进院北端中部。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仅前檐施柱头科斗拱,斗拱为四铺作双下昂,耍头系乳袱伸出檐外制成。梁架构架使用自然弯曲的材料稍加砍凿而成,断面极不规则,结构形制自由,元代特征明显。

    6.水陆殿

    水陆殿是一座清代建筑,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偏居于东线院落的最北端。龙门寺的东线和西线建筑大多数是清代至民国时期。东线分为三进院落,包括圣僧堂、水陆殿、禅堂、钟楼、僧舍等附属建筑;西线分为五组院落,包括僧房和库房等。

    根据石碑的记载,龙门寺鼎盛时期,殿堂僧舍达到百余间,寺内有三百余名僧人。民国二十一年(1932),龙门寺被改造为平顺县第二高级小学校,古建筑的内部和外观都遭到更改和损坏。

    1986年8月,龙门寺被公布为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从此以后,这里古建筑的历史价值才逐渐被人们发现,龙门寺是浊漳河谷内历史最悠久、现存文物建筑最多、跨度时间最长、石刻史料最丰富的寺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长治市:走进龙门寺,深山里的古建筑博物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fosk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