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坚持每日在得到学习且每日记笔记,已经一个月过半了,每天学习逼自己一下,从记笔记开始,且把他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的笔记是这个我觉得是有收获的故事,然后故事要短还要完整,别人要看了也要有收获。
所以就围绕着,一个故事,开始加一下干货(道理。)
首先,第一个栗子(来自《五分钟商学院》):
什么是事实,什么是观点?
我先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今天天气好热啊!请问,这是事实,还是观点?
天气变热,天气变冷,这是自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这应该是事实吧?
错!今天天气好热,这不是事实,是观点。那什么是事实呢?今天气温30度,这才是事实。至于在30度的气温之下,你觉得冷,还是觉得热,这是每个人都可以有的、不同的观点。
也许你会说:30度都不觉得热,这不是有病吗?但是,就算全世界99.99%的人在30度之下会觉得热,但是你依然不能说0.01%,也就是一万个人中,有一个人觉得冷,就是错的。
我的点评是:
概念:事实和观点
上面这个例子,就可以看出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人,是分不清事实和观点的。
由此得到:
事实有“真假”,但是观点只要1)不违反事实,2)逻辑自洽,就没有“对错”之分。如果你认为只有自己的观点,才是无可辩驳的正确,与之相悖都是错,你就是在商业世界中持有“地心说”,而不自知。
第二个栗子(来自《精英日课》):
1.鸡汤与数学
我再列举几个鸡汤和谚语,咱们看看怎么取舍。
1. 有人采访了临终的老人,问他们这一辈子最后悔的事情是什么。结果是他们后悔的大都是“没做的事” —— 有个好教授的课没选,有个好姑娘没向她表白,有个好机会没下决心辞职 —— 而很少对“做过的事”后悔。
2. 一个女青年突然辞掉稳定的工作,她的辞职信上就写了一句话,“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3. 西方人说“邻居家的草坪更绿”,中国人说“老婆都是别人的好”。
4. 一只小猴子下山,看到玉米地里的玉米好就掰了一根玉米;又看到一颗桃树,就扔了玉米摘桃子;又看到西瓜,就扔了桃子拿西瓜;又看到一只兔子,就扔了西瓜追兔子 —— 结果没有追到,最后两手空空。
前两条说的是人生在世应该积极探索新事物,后两条则讽刺了这种行为,认为还是要珍惜已有的东西。那么哪条说得对呢?我们到底应该在什么情况下探索新事物,什么情况下专注于已有的东西呢?
我的评价:
鸡汤该怎么用?那个度该怎么拿捏?
逻辑学家金岳霖,很早就注意到“金钱如粪土”和“朋友值千金”这两句话不可能都是对的,否则就等于说“朋友如粪土”。
数学基廷斯指数得到的三个智慧锦囊:
第一,年轻时代要大胆探索;
第二,随着年龄增长,要慢慢学会利用已有的信息,专注于收获;
第三,慢慢变老的过程中,我们的生活其实是越来越好。
第三个栗子(来自《五分钟商学院》):
假如你的眼睛不太舒服,于是去看医生。可是你刚说几句话,医生就说“我知道了”,然后把自己的眼镜摘下来给你,说:戴上吧。
你一定心存疑虑:医生,你还没给我检查视力呢。医生说:不用检查了。这副眼镜我戴了十几年了,被证明很有用,你试试。
你将信将疑带上之后,视线一片模糊。你说:医生,我看不清楚,头晕。医生说:怎么可能,我戴的时候很清楚啊。你说:可真的是看不清楚啊!医生很生气:一定是你佩戴的方式不对。你再试试?你说:还是看不见。医生说:你这个人怎么回事?你往好处想不行吗?真是好心没有好报。
你听完这个故事,一定觉得很滑稽。可为什么你会觉得滑稽?因为这个医生在诊断之前,就开始治疗。我们在聆听之前,就迫不及待地表达。我们特别希望别人理解我们,却忽视要先去理解别人。
我的评价:
每个人都会戴着一副习惯的“眼镜”。总觉得自己看到的那个世界就是唯一真实的世界?
了解他人是多么的重要。了解他人需要从沟通开始,沟通可以从餐桌礼仪开始。
吴军老师说:如果你去西方不吃牛排,那我还是建议你回到国内会活的更好。
所以为了,能够练习自己理解他人的能力,我决定只要有机会更别人一起吃饭,就不一个吃,这样也能够培养转换思维的能力。加油^0^~!
不知不觉文章就1500个字了,就是只用了文章的例子,在延伸到收获道理,给出自己的想法。不就是收集素材和加工的过程么?
写作可以很简单,每日进一小步,长期下来,你会被自己吓到的。
我们的社群是写作社群,一直不断的想让自己拥有写作的能力,所以不如从明天开始,每天写笔记开始,给自己21天,让自己养成写作的习惯吧。
作者:张善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