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日有悟
第75章 恶世说法华,成就忍辱行

第75章 恶世说法华,成就忍辱行

作者: 经典悦读 | 来源:发表于2020-12-26 21:14 被阅读0次

    还记得《楞严经》的这首偈子吗?

    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世希有。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祇获法身。愿今得果成宝王,还度如是恒沙众。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伏请世尊为证明,五浊恶世誓先入。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大雄大力大慈悲,希更审除微细惑。令我早登无上觉,于十方界坐道场。舜若多性可销亡,烁迦啰心无动转。

    《法华经》读到这里,于佛的全身已经没有什么疑惑了,这就是”妙湛总持不动尊“,在这个总持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审除微细惑“。当证到”舜若多性(虚空性)可销亡“时,就能见到”烁迦啰心(自性金刚)无动转“。

    前面提到,五百阿罗汉,八千学无学者,乃至佛的姨母、妻子以及眷属,都发愿去他方世界弘扬法华经,那么,末法时代,谁敢入娑婆呢?

    继续边读边聊《法华经-劝持品第十三》。

    【尔时,世尊视八十万亿那由他诸菩萨摩诃萨。是诸菩萨皆是阿惟越致,转不退法轮,得诸陀罗尼。即从座起,至于佛前,一心合掌,而作是念:若世尊告敕我等,持说此经者,当如佛教,广宣斯法。复作是念:“佛今默然,不见告敕,我当云何?】

    这时候,世尊看了看八十万亿那由他菩萨摩诃萨,这些菩萨都是阿惟越致菩萨,能为众生转不退法轮,已经证得了一切法的总持。

    诸菩萨见到佛眼视来,当即从座而起,来到佛前,一心合掌而作念道:“如果世尊告敕我等受持、演说此《法华经》,我等一定遵照佛的教敕,广泛地宣扬这个法门。”

    然而,他们心中作念后,并没有听到世尊说话,于是心中又想:“佛陀现今默然,我们没有听到佛的告敕,应当怎么办呢?”

    菩萨以意念与佛沟通,佛默然,就是众生默然。很多众生只能听到音声法,不能觉知这种心念沟通。

    【时诸菩萨敬顺佛意,并欲自满本愿,便于佛前作师子吼,而发誓言:世尊,我等于如来灭后,周旋往返十方世界,能令众生书写此经,受持读诵,解说其义,如法修行,正忆念,皆是佛之威力,惟愿世尊在于他方,遥见守护。】

    于是,诸菩萨们就敬顺佛意,并想自己满足本愿,在佛前作狮子吼而发誓言说:“世尊,我等于如来灭度后,周旋往返十方世界时,能令众生书写、受持、读诵此经,为众生解说经义,助其如法修行,保持正忆念。这些都是佛之威神力的加持。惟愿世尊在于他方,能够遥见并守护我们。”

    菩萨为何要去恶世?因为,只有面对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菩萨在十方世界周旋往返,就是面对问题,以解决他们无量劫以来的种种微细惑。

    菩萨度人即是自度,自度度人为一体两面。

    比如,当度人转恶为善时,菩萨自心国土中就多了一个善人,少了一个恶人。当度住相者远离相见时,菩萨自心国土中就多了一个圣者,少了一个凡夫。

    然而,当菩萨在十方世界周旋往返时,很可能受色、受、想、行、识五阴的隔碍而产生隔阴之迷。

    这个隔阴之迷,有的是因为菩萨境界不够造成的,有的是因为菩萨想要快速成佛而主动行持的。

    在隔阴之迷中,菩萨很可能暂时忘掉自己的本愿。因此,他们恳请世尊在远离五蕴隔碍的他方,遥见而守护之。

    比如,有的人认为自己今生遇到《法华经》是偶然的,其实,这更有可能是一种必然,是世尊遥见守护的结果。

    【即时诸菩萨俱同发声,而说偈言:惟愿不为虑,于佛灭度后,恐怖恶世中,我等当广说。有诸无智人,恶口骂詈等,及加刀杖者,我等皆当忍。】

    这时候,诸菩萨皆发音声而说偈言:“唯愿世尊不要以此为忧虑。佛灭度后,恐怖的五浊恶世中,我等当广说此《法华经》。纵然遭遇无智人的恶口辱骂,乃至刀杖加害,我们都当忍受之。”

    遇到违缘,于不住相见处忍受之,就能提升菩萨的功行。忍受了,业就了了,自心又清净一分。

    不能忍受,和人争辩,只会再起波澜,把业水搅得更昏。所以,我们要想清净身心,也当如这些菩萨一样,一切皆当忍。

    幸运的是,中国是一片比较开明的国土。在这片国土中,谈谈佛法、论论道,说说修行,是一件很风雅的事。如果放眼全世界,在某些极端的宗教国家,民众完全没有信仰自由。在这些国家里,遇到佛法难,学佛修行亦难,乃至可能危及生命。

    中华文明是一种正修行文明。从有记载的尧舜禹开始,尽管中途有波折,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行文化,一直是文明的主流。

    从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等,皆体现了大乘菩萨的”不惜身命“。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一直是中华精英阶层的处世信条。而这个信条,将随缘而不攀缘的大乘修行,演绎得淋漓尽致。

    从孔子到孟子,从庄子到王阳明,大乘菩萨修行法门或有不同,境界或有高下,但从他们流传下来的文字看,如果不是大乘菩萨,不会有这样的文字境界。

    因此,很庆幸自己是生活在中国。因为中华文明的主流,是引领众生觉悟向上的文明。这个文明包含了儒、释、道、武、医等各个方面,无论从哪一个方面入手,它的最高境界,必定是获得觉悟,证得生命的解脱和自由。

    如果在这片国土上弘扬《法华经》,其实并不是很难,虽然亦会遭遇一些违缘,但是同行的善缘净缘更多。

    【恶世中比丘,邪智心谄曲,未得谓为得,我慢心充满。】

    “五浊恶世中的比丘,邪智心谄曲。把未得说为得,住在修行证果相上,内心充满了我慢,以致于无法虚心听受正法。”

    ”比丘“是梵语音译,有乞士、破烦恼、除馑、怖魔等含义。

    这里用“邪智心谄曲”来形容恶世比丘,不能望文生义,将这些比丘理解为世间的那些恶人。

    ”邪智“是指比丘住相理解佛经,无法契入没有谄曲的无为圣道,不是正智慧。他们的住相妄觉,就好比戴上哈哈镜看世界,无论看什么东西都会走样,远离了真实相,故称“心谄曲”。

    然而,他们的邪智,通常表现在住善相来解读佛经,这对于众生断恶修善是有一定帮助的,但不是解脱道。这些邪智比丘常常演说善法,于世间众生中,往往也是品德高尚的人。

    此外,还要明白的是,不要听到有比丘宣传善法,就认为他是”邪智心谄曲“的住相者。有的比丘具有不住相的智慧,他们见到众生根性下劣,随顺众生根性,先以善法方便来教化众生,以培补众生福德。这种可能性也是有的。

    当然,必须自己站得足够高,于无差别中不碍差别的道种智中,才能看到,同样演说善法,哪些比丘是“邪智心谄曲”的妄说,哪些比丘是随宜众生根性的方便说。

    【或有阿练若,纳衣在空闲,自谓行真道,轻贱人间者。】

    “在这些邪智心谄曲的比丘中,或者有一些是在寂静山林中,穿着纳衣修苦行的人。由于他们不明白不住相见的义理,着在了苦行相上,以为自己这样的苦行才是真正的修行,因此而轻贱起那些在人间的修行者。“

    ”阿练若“为音译,指山林寂静处,无事处。

    ”纳衣“是指拾取道路弃衣、粪扫处衣、河边弃衣、蚁穿破衣、破碎衣等五类衣,或者为火烧衣、水渍衣、鼠咬衣、午嚼衣、奶母弃衣等五类衣,裁剪其中可用的部分,清洗后共纳成衣,又称为五纳衣。

    衣食住行是众生妄心生起的地方。穿着纳衣可以得到十种功德利益:一在粗衣数,二少所求索,三随意可坐,四随意可卧,五浣濯易,六少虫坏,七染易,八难坏,九更不余衣,十不失求道。

    可见,穿着纳衣是简化生活、灭掉众生对衣服执着的方便法。

    穿纳衣本身不是解脱法,通过穿纳衣这个法门,放下了对衣服的执着,才叫解脱。

    怎么能以穿不穿纳衣这种形式,来衡量乃至轻贱其他人的修行呢?

    【贪着利养故,与白衣说法。为世所恭敬,如六通罗汉。是人怀恶心,常念世俗事。假名阿练若。】

    ”他们认为,人间修行者是因为贪着世间利养的缘故,才会为在家人说法的。是想要被世间人所恭敬,就如同恭敬六通罗汉一样。他们怀着恶心,常常念想分别这些世俗中事,都是假的阿练若,并不是真正的清净行者。“

    ”白衣“指在家人。印度人一般皆以鲜白之衣为贵,故除僧侣以外者皆着白衣,故而佛典中多以”白衣“来代称在家人。

    ”六通罗汉“是指证得神足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天眼通、漏尽智证通等六种神通的无漏大阿罗汉。《楞严经》称赞他们是”严净毗尼,弘范三界“。

    【好出我等过,而作如是言,此诸比丘等,为贪利养故,说外道论议,自作此经典,诳惑世间人,为求名闻故。】

    “这些假阿练若,最喜欢说出我等的过恶。他们会说:你们这些比丘啊,是因为贪着世间名闻利养的缘故,才说这种不住相见的外道论议。是自己伪造这个法华经典,以此来诳惑世间人,以得到名闻利养。”

    千年前的菩萨们看到了目前的状况。在这个时代,有说《楞严经》是伪经的,也有说《法华经》是伪经的。《楞严经》的另一个名字叫做” 大方广妙莲华王、十方佛母陀罗尼咒”,《楞严经》和《法华经》可以认为是一部经。

    【分别于是经,常在大众中,欲毁我等故,向国王大臣、婆罗门居士、及余比丘众,诽谤说我恶,谓是邪见人,说外道论议。我等敬佛故,悉忍是诸恶。为斯所轻言,汝等皆是佛,如此轻慢言,皆当忍受之。】

    “他们以是非分别心来看待此《妙法莲华经》。常常在大众中,因为想要摧毁我等的名誉,而向国王、大臣、婆罗门、居士以及其余的比丘众,诽谤说我等的过恶,称我们是邪见人,我们所说的《法华经》都是外道论议。我们因为恭敬佛的缘故,对于这种种恶言诽谤,全部都能忍受。当被这些人轻讽嘲笑:你们都是佛啊,听到这些轻慢言语时,我们皆当忍受之。”

    宣说法华最容易遇到这一类的言语嘲笑。有师兄说,刚开始听到这类嘲笑时,心中会有微嗔,乃至常与人争辩。如今听到类似言语,心中只觉悲悯,不随其嘲笑而分别,而是很坚定地告诉他:“总有一天你会明白,你我都是佛。”

    ”我等敬佛故“,以不分别、不执着来对待他人的诽谤,就是敬佛。不住诽谤之相,忍而无忍,无忍而忍,令自己向佛的境界靠拢,就是敬佛。

    【浊劫恶世中,多有诸恐怖,恶鬼入其身,骂詈毁辱我。我等敬信佛,当着忍辱铠。】

    “在五浊恶世中,多有种种恐怖事。有些人被恶鬼入身,谩骂毁辱我等,我们因为敬信佛的缘故,当披着忍辱的铠甲,成就自己的忍辱行。”

    一般来讲,人道众生有一定的福德,性情比较平和,不会因为观点不同而产生恶劣的情绪对立。骂詈毁辱等极端恶行,往往是人心退失,执着罔象的鬼心占上风时,才会出现的情形。

    比如,在一些佛经文章的下面,偶尔会有一些信仰某教的人来相扰,留言中那种没来由的对立和仇恨,就如同这里所说的“恶鬼入其身”。

    【为说是经故,忍此诸难事。我不爱身命,但惜无上道,我等于来世,护持佛所嘱,】

    “为了宣说此经的缘故,这些难事都能忍。我不爱身命,但却珍惜无上佛道。我等在未来世,当护持佛所嘱咐的这部法华经。“

    身乃身相,不住身相者,即是”我不爱身命“。

    无上道是绝待的真心本性,无上道中没有妄想、分别、执着。”惜无上道“者,必定不住自身内、外的一切相见。

    【世尊自当知。浊世恶比丘,不知佛方便、随宜所说法,恶口而颦蹙。数数见摈出,远离于塔寺。如是等众恶,念佛告敕故,皆当忍是事。】

    ”世尊自然知道,五浊恶世的这些恶性比丘,不知道佛的方便随宜所说法,听到法华正法就恶口谩骂而且皱眉皱额,一副不高兴的样子。他们一次又一次地将法华正见摒弃出去,远离了佛之全身。对于诸如此类的众恶,我们因为心念佛之告敕的缘故,皆当忍受之。“

    菩萨们在这里发愿说:不管比丘们相不相信,如何一次又一次地摒弃正法,他们也绝不改其初衷,依然不疲不厌地坚持弘扬法华。

    【诸聚落城邑,其有求法者,我皆到其所,说佛所嘱法。我是世尊使,处众无所畏,我当善说法,愿佛安隐住。我于世尊前,诸来十方佛,发如是誓言,佛自知我心。】

    ”在一切大小聚落和城邑中,只要有求法华者,我皆到其所居,为他们宣说佛所嘱托的这部《法华经》。我是世尊的使者,处在大庭广众之中宣说《法华经》而无所畏惧。我当善说正法,愿佛加持我安隐住于正法之中。我在世尊前,以及未来十方一切佛前,发下这样的誓愿,佛自然能知道我的愿心是真实不虚的。“

    《边读边聊法华经》75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75章 恶世说法华,成就忍辱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fqyb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