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香 风雨
漫天洒雨,蔽日云幕落,回廊穿绿。旧苑匾额,每对楹联示人寓。亭榭人非物是,须仰止,东林书语。后继有,盛世门庭,华夏众新续。
茶叙,各际遇。聚短笑话长,爱恨名誉。道明万缕,贤圣功名作墙序。存记千年浩气,今走过,滋生思绪。议国是,情满溢,太湖水域。
20190810 23:08
这是一场不期而遇的风雨。因为十六级超级台风利奇马登临的缘故,原定的行程被迫取消。
正好似“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可以做出完全不同的各种解读一样,这风雨着实为这未预设的一天,添出了一万种可能的行程。
也因了要好好珍惜这不得不腾出的时段,竟有了前往江南无锡著名的“东林书屋”瞻仰先贤的机缘。
“漫天洒雨,蔽日云幕落,回廊穿绿。”
词一起始,便已经省去了前面罗里吧嗦的说辞,直接冲进无锡市中心一条小巷里的这个庭院,在外表并不起眼,但是却内涵丰厚、“回廊穿绿”的东林书院回廊间穿行起来了。
当然,冒着瓢泼大雨跑着冲进书院,又顶着滂沱雨线,穿过庭院,衣服透湿地径入书院正堂的过程是不用写的,因为“漫天洒雨,蔽日云幕落”已经讲得很清楚了。
说那源自东林书院,在明末扮演着非常重要角色的“东林党人”,可能有很多人并不熟悉甚至并不知晓。但一幅出自东林书院顾宪成心怀远大抱负的名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对绝大多数中国人而言就不陌生了。
这也就是一进到沉淀了丰厚文化底蕴的东林书院里,对故迹现场“旧苑匾额,每对楹联示人寓”感受强烈的原因了。
话说这东林书院创建于北宋政和元年即公元1111年,是当时为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嫡传高弟、知名学者杨时长期讲学的地方。后废。
明朝万历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604年,由东林学者顾宪成等人重兴修复并在此聚众讲学,他们倡导“读书、讲学、爱国”的精神,引起全国学者普遍响应,一时声名大著。
东林书院成为江南地区人文荟萃之区和议论国事的主要舆论中心。
明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阉党枉法祸兴,诏毁全国书院,东林首罹其难,书院被严旨全部拆毁,不许留片瓦寸檐。东林讲学等人亦被斥为“东林党”而蒙遭迫害。
至崇祯即位,惩处阉党,昭雪东林诸人,并下诏修复书院。以后历清代各朝、民国及当代,续有修葺。
在东林书院逐院参访观摩,在历史旧迹中与当年的名士一一沟通心灵,不禁叹为观止,直直念道,“须仰止,东林书语。”
时光划过,现如今,东林书院“七彩的夏日”未成年人暑假活动——“诵读国学经典 体验传统文化”国学小课堂、东林国学讲堂、东林雅集等等一一上演,把个“后继有,盛世门庭,华夏众新续”的文化传承做了个踏踏实实,东林书院的历史文化传承后继有人。
这天前往东林书院前,老友约往了无锡城里闹中取静的一处唤作“储叶山房”十分静谧的喝茶处。品茗间,大家四下围坐,天南海北地聊。
“茶叙,各际遇。”当年的往事、各自的历史足迹,可不都是珍贵的话题!
“聚短笑话长,爱恨名誉。”和数十年相比,即便是一天二十四小时都聚在一起,也是出奇短暂的不是!然“聚短笑话长,”忙里偷闲得几回,想来当年的先贤也是一样哈!
东林书院里有一座“丽泽堂”。丽,连接意,泽,水。两泽相丽,万物滋益。以丽泽名堂,便是借喻朋友之间相互切磋讲学。
该堂名由东林首领顾宪成亲自拟取,就是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他指出:“学问须大家商量,须用大家帮扶,方可得手。”
他要求学人:“并胆同心,细细参求,细细理会。未知的要与剖明,已知的要与印证,未能的要与体验,已能的要与保持。”
始终强调“实学”“实用”“实益”的务实学风。
书院里,以明道的东林八君子为代表的东林先贤为官清廉、锐意图新、忧国忧民、敢言直谏、功名卓著、情操高尚、气节高贵。
他们所留下来的精神风采,实可谓“道明万缕,贤圣功名作墙序。”
似乎诸此种种,冥冥之中对此番造访东林书院的天元心动的一群老友,不啻都是极为生动的精神示喻。
风雨声中在书院里漫步徜徉,感受“存记千年浩气”,不由得令人思绪万千。“今走过,滋生思绪。”
老友太湖之滨相聚,对事业发展、国富民强、国泰民安的期许不断地成为热议的话头,真个是浓情满满。“议国是,情满溢,太湖水域。”
整首词主题统一,以《风雨》为线索,贯穿千年历史,描画当下现实,在历史的场景中,借千年浩气引发出对当下及未来的思考,含蕴着一层深似一层的情怀,恰如一缕暗香,幽幽地飘散在人间,既引人入胜,又意蕴悠长。
(阿玛书于20190811)
暗香 风雨
漫天洒雨,蔽日云幕落,回廊穿绿。旧苑匾额,每对楹联示人寓。亭榭人非物是,须仰止,东林书语。后继有,盛世门庭,华夏众新续。
茶叙,各际遇。聚短笑话长,爱恨名誉。道明万缕,贤圣功名作墙序。存记千年浩气,今走过,滋生思绪。议国是,情满溢,太湖水域。
查询 沐林人词鉴赏原创 关注
或者长按下面二维码识别并关注
即可自动收阅原创沐林人词
共享美好时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