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个普通人,没有异禀的外挂天赋,没有曲折的人生经历。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细数记忆碎片,似重走过往,生出一种沧桑感,原来,这就是“我的前半生”。
一、外求美丽到绽放美丽
人人喜欢漂亮,我也不例外。小时候,妈妈爱女心切各种打扮我,还常常说我好看,把我夸成了自信又有点骄傲的公主。
第一次意识到我并没有自认的那么美,是在小学的一次庆典活动上。当时,被选中作为学生代表上台献花。记得很清楚,活动结束后经过老师办公室,从窗外听到他们谈论我们4个献花的女孩,其他三个人都有老师夸赞,唯独没有人提到我。当时,心里产生了强烈的失落和疑问。原来自己长得并不美。我仅仅是因为学习成绩好,乖巧懂事才被选中的吗?心底生出了一丝自卑。
一路顶着好学生的头衔进入大学。当时的女生们还不太化妆,打扮的最佳方式就是穿些个性时髦的衣服,或者再换个发型。像所有喜欢看爱情故事的女孩一样,我也期待着浪漫的邂逅。开始刻意打扮自己,留过离子烫挂面头、后来换成大波浪,不久又变成小卷毛,却一直没有改变无人问津的境遇。自此,我对自己说:你就是一普通人儿,一走进人群,就很难被发现的那一类,停止幻想吧。
成家育儿后,开始在意岁月的痕迹。特别是当脸上出现斑点,注意力完全被它占据。使用过各种护肤美白祛斑产品,内服外敷的国内国外用了不少,收效甚微。后来干脆跑到医院做激光,却被告知很难彻底祛除,极可能复发还有加深的风险。于是改寻中医,开始规律作息、觉察情绪,逐步调理身体内循环。
渐渐,“美”这件事,和身体的健康连在一起,和内心的情绪融为一体。皮肤、头发、面容、身型、装饰,不再受制于外界标准,自己决定想要呈现的一切。平和的微笑着,我就是美丽。
二、寻求认同到接纳自己
三年前,我曾做过这样一件事。当时看到一篇文章说:如果不确定自己的优缺点,可以请熟悉的10个人帮忙列出对自己的看法。我不仅联系了,还认真做了记录。
当年做的记录回望当时,始终执着于别人眼中的“我”。曾经定下座右铭: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实际走向却是:对自己严着严着就宽了,对别人宽着宽着更苛刻了。
寻求父母的包容,却无法接受父母出错
寻求旁人的理解,却不能忍受朋友质疑
寻求世俗的肯定,却不愿贴上从众标签
渐渐“我”迷失了本来的样子,又不能接受在别人身上看到的自己的影子。
“你害怕接纳自己,因为你对自己没有信心,这就是你为何顺应社会、父母以及宗教的原因。如果不能了解自己而只是一味的想改造自己,是毫无意义的。” ——克里希那穆提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缺什么,它会“制造”相应的磨砺帮助我们去体悟成长。与身边人相处中频发的矛盾冲突让我意识到:原来骄傲又自卑的我渴望“优秀”,一直没能接受自己的平凡;而同时,又活在别人的世界中,陷入“依赖”,靠“索爱”成长。觉醒的过程是漫长的,7年时间,经历脱胎换骨,我接纳了自己,内心开始变得柔软,生出了接纳心,感恩心,拥有了爱己的能力。
三、承认平凡到待己如镜
看清平凡本质,是个逐渐内求的过程。期间,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接触塔罗、星盘、灵疗,瑜伽等身心灵领域,在自我探访和个案研习中,我仍不时彷徨,心有犹豫。
直到在羿智金主游戏的引导下,走近物质富有&心灵富足的人生,看清物质世界里金钱的灵魂,并逐渐找回喜悦本质:对生命本质和自我真相的践行探索。
就在意识到这一点的那天,我吸引到了肯·威尔伯的一篇文章,对他所代表的超个人主义心理学和研究方法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研读著作的过程中,发现了许多卓越的智者,一系列与生命奥义和修习实践相关的智慧箴言呈现于视野中。开始尝试带着“明镜之心”去终身践行。
至此,我还是我,拥有各种情绪:兴奋、悲伤、喜悦,失落,快乐、烦躁、渴望…… 但同时,它们不再如过往强烈到影响我的言行,它们成为我目睹的自己的一部分。渐渐,平和而温暖的氛围不时围绕。
我“遇见”了一个广阔的界域。那里灿烂、纯粹、无限,超越光明,也超越至乐,没有任何条件。 ——肯·威尔伯
心告诉我,这就是我向往的自由,是每个人的本来所在。而现在我要做的,就是接受当下的馈赠,全心全意过好每一天,回归自己,释放自己。
一路成长得到很多帮助:
感恩父母,开明,包容,始终用爱关注、守护我。
感恩爱人,独立、自强不息,用实际言行促进我成长。
感恩孩子,无条件的信任,以纯粹之心映射我,教我看清爱的真谛。
感恩张丰源(七夜月)师父,严谨、孜孜不倦的求是精神,是神秘学界的一股清流,更是我终身学习的榜样。
感恩羿智老师,大智慧者,由商入道,以游戏系统参透物质世界的实相,是我自由之路的引路人和终身导师。
感恩知交挚友,不论身在何处,始终默契相随,关心陪伴。
感恩每一段相遇,每个人都在“书写”自己普通又不平凡的故事,感谢你们出现在我故事里,激励我,点亮我。
感恩自己,正直、善良、真诚,勇敢走过生活的磨砺,选择相信自己,拥抱平凡。
我的故事还在继续……
再次感恩,未来的故事里,有你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