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南京研学正式拉开帷幕。
早上简短的开班仪式之后,我们迎来了研学的第一课。一开讲,主讲老师就抛给我们一个问题,“什么是导师?”
我觉得这是一个能够引人深思的问题,也是一个正本清源的问题。
为什么这样说呢?
不知道大家是否会看现在各大卫视的一些选秀节目,我觉得“套路”都是一样的,海选一大批的选手,然后安排几个人,作为这些选手的“导师”,有教唱歌的“导师”,有教演讲的“导师”,甚至还有教人如何恋爱的“导师”。
看着这玲琅满目的“导师”,给我的感觉:导师好廉价啊!他们真的可以被人尊为“导师”么?我认为顶多把他们称之为“老师”。
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之为是“导师”呢?
导师(Hierophant)一词源自希腊语,古希腊埃勒夫西斯秘密宗教仪式的主祭司,主要工作是神秘宗教庆典中呈上圣物,并对初入教者解释秘义。昭圣者必须出身尤摩尔浦斯氏族(埃勒夫西斯的原始氏族之一),通常都是年高德劭、声音洪亮的独身男子。就职时,要象徵性地把原先的名字抛入海中,此後只称昭圣者。
导师象征有相当的知识和智慧,就这一点来说,是相当切合传统的Hierophant的特质的,他们是知识和道德的传播者,是诊疗人世伤痛的行医人。
这是百度百科中,对“导师”一词的释义。
我特别同意“导师象征有相当的知识和智慧,是知识和道德的传播者。”
换句话说,“导师”应该是受人尊重的,为人师表的一类人的最高尊称,像战国时代被人尊成为“万世师表”的孔子,我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导师”。
而在综艺选秀节目中,哪那些教人唱歌的人,他们顶多算是老师,因为在我的眼中他们远没有达到中国自古以来人们对“万世师表”的要求。
【教育日记】南京研学DAY02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