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月,孩子们不在家,我有很多可以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早起上班前的一个小时,我把它花在了厨房和餐桌上。晚上下班后的三四个小时,我把它花在了电影、书本和跑步上,当然这两个月期间我也跟着老公一起追了一部励志剧——《绝密543》。有时候他看恐怖片的时候,我就自己躲在书房里看书,重读了《秦腔》、《白鹿原》,看完书怀着激动不已的心情想去白鹿原转转。谷歌地图查了一下,三十多公里,也不远,但是终究也没去成。两个月的暑假快结束了,孩子们也快回来了。我知道自己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不多了,一想到这里我就有点儿焦虑。抓紧时间跑步吧。
我可以忍受空腹跑一个小时,但如果饭后跑,一公里都会让我很难受,接下来便无法坚持。所以,昨天下午下班后回家换了衣服,只吃了一小块米糕就出门了。小区院子里有跑道,还是挺好的,一圈下来刚好一公里。但是跟学校操场的跑道比起来,小区里的跑道不但窄,还有很多突如其来的意外需要随时躲避,比如:乱窜的电动车、自行车、滑板车,还有让人避之不及的狗,总不能顺畅地跑。
就那么一边跑一边躲一边绕,一圈一公里跑六七分钟,每次都是前两公里跑得呼哧呼哧,到第三圈时就轻松多了,速度能快一些,但也会有累的感觉了。这时候心里一直有一个信念支撑着,跑过三圈就跑完一半了。因为我每次给自己定的最低目标是六公里,跑够六公里就可以达到40分钟的运动量。以前在网上看到说运动超过四十分钟才会燃烧脂肪,所以四十分钟就成了一个最低时限,当然后来锻炼地多了也知道那样的说法是不科学的。不过那个想法却在心里成了不变的准则。所以三圈过半就会觉得离目标更近了一些,就有了再坚持下去的动力。然后就听着每到一公里时手机里播报的声音,最近一公里用时,下一次要超越前一公里,然后就要提醒自己在直道时稍微加快速度。争取跑进6分30秒。
想想大学时体能测验800米要在4分20秒跑完才算合格,那时候就觉得跑道好漫长,终点遥遥无期。才跑200米腿就像灌了铅一样,脚步沉重抬不起腿。那时候不会呼吸也掌握不好跑的节奏,压根就没有正确的跑步姿势,纯粹是为了应付测验而被迫去跑,提心吊胆,好不容易拖着沉重的步子跑完两圈,在累晕之前,生怕老师在终点掐下秒表的那一刻说“下周继续”,但我就是继续了好几个下周才终于在老师的通融下通过了艰难的800米体能测验。那会儿第一次没通过,也没有要去多跑几次练练的想法,跑步这么累,哪儿有多余的力气去练啊,应该养精蓄锐把精力留到补测验的跑道上才是。于是就悲惨地补了一次又一次。其实真应该练练的,没准成绩能提高一些。
后来工作了不知怎么就喜欢上了跑步。有时候身体状态好心情也好天气也好,一切都好的时候跑起来就不想停下,这种感觉真的太美好了。一路跑一路感受耳边风吟,有时还有花香飘来,跑啊跑啊,直到脚感觉极度不适甚至发麻,然后不得不停下来,就慢慢地走一段,最后找个可以回家的公交。每次跑完步回到小区都要先在门口的便利店买一瓶酸奶一口气喝完,然后再吃个茶叶蛋,一下子就觉得能量满满的,有一种快乐的小幸福,哈哈。
应该再买一双跑鞋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