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学理工的人来说,文学其实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那些物理、化学、计算机里面的语言其实和文学几乎没有任何交集。
记得在上大学的时候,除了化工专业之外,特别喜欢计算机还有哲学。于是,在课余时间,没事就跑到学校的计算机中心,有事没事的搞个小编程。那时的计算机可不是现在的计算机、iPad啊,那可是纯的386还有486机子。如果谁要有一台486,那在校园里还是很土豪的。平时,攒钱去买个主板、内存条、显示器啊等等,等到攒好了,就可以装机了。要知道对于非计算机的学生来说,可是全靠自学上路。平时上机房,基本就是用自己自学的汇编语言低级语言来操作。有时也试试C语言,恐怕就是当时最高级别的计算机语言了。记得当时,还涉足病毒程序呢,那可是程序设计中的顶级程序啊。回想起来,确实很有意思。毕竟搞过中断调用嘛,可惜脑回路不行了,不然就写成了IT文了。
说实话,很佩服当时的自己,差点没成为程序员,然而最终也没走入计算机行业。岁月如梭,在自己熟悉的专业领域化工行业,不知不觉已经工作近20年了。虽然从事化工技术与管理这么多年,也曾经走过全球不少地方,见过不少外部文化。有时独自想想,总是感觉少点什么东西。
俗话说,兴趣爱好是最好的老师,这话一点也不假。不知道啥时候,突然觉得文学特别是国学还是非常不错的。这是化学方程式、化工和程序设计课堂里面见不到的,在实际工作中也是不沾边的。前些年,由于工作的原因,在非疫情时代出差比较多,经常下班后,觉得有点有些无聊,于是就开始练起初中就开始的书法。练着练着,觉得自己写的东西基本都是抄以前的诗文、经书等,感觉很被动。觉得这样练书法,其实就是一个抄书匠,和古代的算命帮人写字的没有啥分别。
记得有一年,出差到马来西亚,应邀去朋友家做客。马来西亚华人老朋友也喜欢中国国粹书法,知道我喜欢书法。于是,就让我写几个字。说实在的,当时不知道写啥。因为他让我写啥就写啥,我顿时感觉写不出来。后来下定决心,要好好读读国学,好好练书法,要不然以后又会出洋相。于是,开始正规练书法起来,以柳体、二王入楷,后入赵孟頫、颜真卿、褚遂良,行书入苏轼、米芾、董其昌,最近几年入草书,如孙过庭、怀素、张旭、黄庭坚,现在开始着迷王铎大草。
这两年,我买了一堆的诗歌国学方面的书籍。说实在的,自己对国学有一种说不出自然的亲切感,可能与家乡的出生环境有关吧。说起家乡,我们那里可是山青水秀的地方,可谓人杰地灵,曾是有名的桐城派的故乡,也是黄梅戏的故乡。有空再聊聊桐城派的故事,其对中国近代国学影响确实深远。估计从小受到家乡文都文化的影响,从而对文人墨客有种莫名的尊敬。
不管怎样,人生的不同年龄段确实需要不同的思考和独立思维,但愿自己的书法和文学诗词爱好会一直走下去,走理工男的独特之旅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