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旋风李逵这个人物,说简单还真是蛮简单的,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直来直去,没有自己的判断能力,因此被宋江玩弄于股掌之中,成了宋江的一枚棋子。说复杂,其实也蛮复杂的,关键是这个人物形象很不好评价。他本身确有很多优点,就像戴宗对公孙胜的老师罗真人讲的:第一,耿直,分毫不肯苟取于人;第二,不会阿谀于人,虽死,其忠不改;第三,并无淫欲邪心,贪财背义,敢勇当先。
这些优点在书中都有很好的印证,不过他也有很多可恶之处。杀人成性,滥杀无辜,黑旋风简直成了杀人魔君的代名词。第四十回“梁山好汉劫法场,白龙庙英雄小聚义”中,李逵为救宋公明,大开杀戒:
“晁盖便挺朴刀叫道:‘不干百姓事,休只管伤人!’那汉那里来听叫唤,一斧一个,排头砍将去。”第五十回“吴学究双掌连环计,宋公明三打祝家庄”:“且说李逵正杀得手顺,直抢入扈家庄里,把扈太公一门老幼,尽数杀了,不留一个。”第五十一回“插翅虎枷打白秀英,美髯公误失小衙内”中,李逵为了帮助宋江扩大势力范围,赚取宋江以前的同事朱仝上梁山,使出了惨绝人寰的手段:“朱仝乘着月色明朗,径抢入林子里寻时,只见小衙内倒在地上。朱仝便把手去扶时,只见头劈成两半个,已死在那里。”
李逵把杀人当做平生第一大爱好,这个爱好古往今来也真是没谁了!三打祝家庄的时候,有一段他和宋江之间的对话:
李逵答道:“谁鸟耐烦,见着活的便砍了。”宋江道:“你这厮违了我的军令,本合斩首,且把杀祝龙、祝彪的功劳抵过了,下次违令,定行不饶。”黑旋风笑道:“虽然没了功劳,也吃我杀得快活。”
记不记功劳无所谓,只要杀人便快活。李逵就是这样一个很可怕的人物!
施耐庵为何要塑造这样一个人物?为何要这样描写梁山上的英雄好汉?这不是给“替天行道、除暴安良”的英雄好汉脸上抹黑吗?
通观全书,我们会发现,作者把李逵塑造成一个杀人魔君的形象,并非仅仅是为了呈现出一个与众不同的英雄人物,而是要借着李逵这个人物形象和他的所作所为,真实地反映出农民起义中真实存在的种种历史现象。
历史上历次农民起义,最初的目的都是好的,为了拯救劳苦大众,当然也有是拿这个做幌子的。一旦起义声势做大,事情搞起来了,遭殃的往往是劳苦大众。这里面的典型就属黄巢领导的唐末农民起义,关于黄巢的义军,《资治通鉴》载:“巢益怒,营于州北,立宫室百司,为持久之计。时民间无积聚,贼掠人为粮,生投于碓,并骨食之,号给粮之处曰‘舂磨寨’。纵兵四掠,自河南、许、汝、唐、邓、孟、郑、卞、曹、濮、徐、衮等数十州,咸被其毒。”《旧唐书》载:“贼围陈郡三日,关东仍岁无耕稼,人俄倚墙壁间,贼俘人而食,日杀数千。贼有舂磨砦,为巨碓数百,生纳人于碎之,合骨而食,其流毒若是。”《新唐书》载:“楷击陈州败死,巢自围之,略邓、许、孟、洛,东入徐、衮数十州。人大饥,倚死城堑,贼俘以食,日数千人,乃办列百巨碓,糜骨皮于臼,并啖之。”
《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参加过张士诚领导的反抗大元朝统治的农民起义,对农民起义军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看得一清二楚,特别是起义军为了自身的目的残害百姓,这种现象让施耐庵目不忍视。他或许已经预见到了起义军最后的结局,因此,在创作《水浒传》时,把自己目睹的起义军中真实存在的种种弊端用小说的形式,借助李逵这个农民起义军的代表展现了出来。他让李逵这个农民起义的代表,举起了双斧砍向了无辜的农民的头颅,这的确显得有些滑稽,但是,这却是真实存在的历史现象。
施耐庵刻意安排李逵在寿张县做了一回知县相公,目的也是要揭示出农民起义存在的弊端,“只是取一回笑耍”,这也正是农民起义的历史局限性。
为什么不把这样的恶行加到一样喜欢杀人放火的鲁智深、武松等人身上?或许还是因为阶级属性所决定的。我们看书中这样介绍李逵的身世:“这大哥是小弟身边牢里一个小牢子,姓李名逵。祖贯是沂州沂水县百丈村人氏。本身一个异名,唤做黑旋风李逵。他乡中都叫他做李铁牛。”介绍鲁智深身世:“洒家是经略府提辖,姓鲁,讳个达字。”介绍武松身世:“这人是清河县人氏,姓武,名松,排行第二,今在此间一年矣。”这三个里面只有李逵是从村儿里出来的,是地地道道的农民阶级的代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