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写作•遇见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作者: 我是叶静 | 来源:发表于2020-08-30 22:51 被阅读0次

西南联大到底有多牛呢?在设备条件那样差,教授学生生活那样苦的前提下,西南联大,8年出的人才,比北大,清华,南开三十年出的人才都多。

到底是一些什么神仙老师创造了这样的奇迹呢呢?

看作家汪曾祺在《人间草木》回忆他西南联大的生活,似乎能找寻一些答案。

首先,那些神仙教授,似乎不用循规蹈矩的备课。比如,刘文典先生教《昭明文选》,一个学期才讲了半篇木玄虚的《海赋》。这是什么教学进度,你的教学计划呢?格式正确吗?内容充实吗?措施得当吗?对不起,没有,刘文典先生可能如是回答。

闻一多先生上课,学生是可以抽烟的。

成何体统!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唐兰先生更有趣,他教诗词,基本上不讲,只是深情吟一遍,“双鬓隔香啊,玉钗头上风,好!真好!”这首词就算讲过了。说好的诗词赏析呢?修辞啊,炼字啊,情感,态度,价值观啊,对不起,都没有。

自由,教师享有充分的自由,才能培养出有独立思想的人才。

当然,奇迹后面的必要因素必须有教授们的敬业精神。

这些神仙老师,个个都敬业得不得了。

闻一多先生讲课,图文并茂,自己绘制出伏羲女娲的各种画像,有声有色,引人入胜,学生听一堂课得穿过整整一座昆明城,汪曾琪说,值得。

沈从文教写作,他常常在学生的作业后面写很长的读后感,有时会比原作还长。先生的很多小说,是为了教创作课,给学生示范而写。你不下水,还指手画脚当什么游泳教练。

罗庸先生讲杜诗,从来不带片纸,不但杜诗能背写在黑板上,连仇注都背出来。不充分的备课,肚子里面没有一个汪洋大海,怎么敢登上三尺讲台呢?

可见,为师者的才学八斗加上敬业的态度,才是教育的必备神器。

任何教育都离不开爱,这些神仙教授们虽然个个学术五车,堪称大师,可是照样爱才如子。

罗常培先生给学生写的推荐信中说,“该生素具创作夙慧”。

王了一先生对学生的评语是“自是君身有“仙骨”,“夙慧”“仙骨这些过甚其辞的评价,体现了教授们对学生的极度欣赏,因为单纯对人才的爱,才会惺惺相惜,才会不遗余力的夸赞。

沈从文先生对自己学生作品极为欣赏,汪曾祺说,他这辈子为别人寄稿子用去的邮费,也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目了。

杨振声教授很欣赏沈从文的弟子汪曾祺,有一次竟然托沈先生带信,让汪到他的住处去,只是为了亲自给他煮一杯咖啡而已。

吴宓先生上红楼梦研究,见下面有女生没有坐下,就自己到别的教室为她们搬椅子。

所以,对学生的爱与欣赏,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闻多素心人,乐于数晨夕”。沈先生谈及这些教授们的共同特点,准确传神的表达了我的读后感:

一是对工作,对学问热爱到了痴迷的程度,二是为人天真得像一个孩子,对生活充满兴趣,不管在什么环境下,永远不消沉沮丧,无机心,少俗虑。

所有教育者,共勉——尤其是大学里的大师们。

相关文章

  • 移居 陶渊明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邓 翔 对于诗人的写作来讲,存在两种...

  • 素心数晨夕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出自陶渊明的巜移居二首》。早上突然想起这句诗,就发了朋友圈:素心数晨夕,改变生...

  •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西南联大到底有多牛呢?在设备条件那样差,教授学生生活那样苦的前提下,西南联大,8年出的人才,比北大,清华,南开三十...

  • 爱情是什么

    所有的喜怒哀乐 只想与你分享 遇一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 “乐与数晨夕”

    昨天读到了陶渊明《移居二首》里的一句诗:“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这句诗的意思是听说这里住着许多纯朴善良的人,...

  • 春秋多佳日,愿你幸福

    今天是个好日子,可惜我很忙, 春秋多佳日,偏偏不能登高赋新诗。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怀...

  •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展夕

    今看许渊冲那期的朗读者,心绪难平。 喜欢林徽因而翻《别丢掉》。 “所以有时候生活的每一天都能欣赏...

  • 【每日读诗】123《移居二首》

    《移居二首》 [魏晋]陶渊明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 敝庐何...

  • 移居二首

    古诗故事汇 移居二首 魏晋:陶渊明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 ...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ogdys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