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日常写作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日记类;另一类是教学方面的论文,用来参加论文比赛或者投稿的。
下面对这两类的写作过程逐一拆解。
日记类
我刚做班主任的时候,我会把班级管理的一些趣事(和学生斗智斗勇的事情,失败的、成功的)写到QQ空间去,写成一个系列:教学的那些事儿。我那些好友把它当小说看,还催更……可惜后来我封笔了。
那时候纯粹就是记录,下笔前没想过什么主题,想到什么写什么,有时候就是写完这件事,有时候会加点评论,有时候就是纯吐槽。
现在也会用 逸记,记录某节课的瞬间或反思。
为比赛而写的论文
这类文章一般不需要自己思考主题,比如这次的主题是教学方面的论文。和陈老师的拆解不同,我的第一阶段不是收集积木。
第一阶段:定题目。我会在知网上搜教学方面的论文,看看最近的教学研究在研究什么,有什么题目。看看哪个题目我有感觉。
第二阶段:定“体裁”和框架。我会思考是写某节课的教学设计,还是写课例分析,还是教材分析,还是解题研究。解题研究不是我的强项,所以我基本不写。确定后,会再次搜相关论文,模仿格式。在搜资料的过程中,我会及时记录突然冒出的灵感。
以上两个阶段,我称之为“准备阶段”。我会在“准备阶段”停留至少一个月。借助思维导图,把论文的框架梳理出来。
第三阶段:搭积木。确定具体是写哪节课(我这时候我写的日记就派上用场了),丰富思维导图的分支,塞内容。
第四阶段:修饰。这一步其实我一般就是写完读一遍,通顺了,就不改了。
这两个阶段,可称为“动笔阶段”。
真正开始动笔写到完稿,可能就是一周左右。
题外话
在写这篇作业时,我突然意识到“目标”对我来说,很重要。我是一个目标力很强的人,所以目标没确定,我就无法开展工作。
我手中的“积木”不够多。很久没有主动去积累素材,很多时候就是兴血来潮,觉得“这节课不错,嗯,我要记一下”。只是记录一些精彩的瞬间,量太少。
网友评论